6月21日,茅臺集團董事長李保芳赴京拜會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雙方就進一步深化合作交換了意見,并確立了將在銷售、物流、平臺、金融等四個領域深化合作的意愿。
這是在京東平臺“假茅臺”事件爆發后雙方領導層的重要會面。作為排名第二大的電商平臺,京東并未受此前假貨事件的困擾,也并未喪失合作伙伴茅臺的信任。
除了對京東平臺的借重外,京東金融以及平臺整體科技能力,成為雙方繼續深入推進合作的重要因素。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一線名酒紛紛試水金融
茅臺與京東宣稱雙方要加快金融合作進程,這顯示了一線名酒企業對于發展金融領域的迫切愿望。
實際上,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等諸多名酒企業近年來紛紛涉足金融領域,試圖打造實業+金融的“雙輪驅動”效應。
茅臺對金融領域的試水始于2013年,當年3月,貴州茅臺集團財務有限公司成立,貴州茅臺、茅臺集團、習酒公司、茅臺集團技術開發公司共同出資入股。茅臺財務公司被定義為茅臺集團的內部銀行,為集團成員單位提供財務管理服務。
2014年9月份,茅臺出資1.53億元與建行旗下的建信信托共同組建茅臺建信(貴州)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投入了3.57億元用于發起母基金,該公司主要以大消費產業為投資重點,兼顧其他高增長產業。
2016年7月,貴州茅臺又參與設立貴州第一家金融租賃公司——貴陽貴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由貴陽銀行、茅臺集團等三家共同出資設立。
茅臺集團在其2016年發布的“十三五”戰略規劃中,已經明確將未來發展目標定位為“產融結合的國際化酒業投資控股集團”。
到2017年,茅臺集團在財務、基金、融資租賃、保險、銀行等金融領域的投資布局已基本完成,并規劃在2018年繼續整合資源,加快建設金融控股公司。
另一酒業巨頭五糧液同樣在布局金融領域,2017年8月,五糧液集團董事長李曙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及,下一步“將主要做好五糧液的頂層改革設計,努力實現從管資產向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轉變”。
五糧液對此領域的涉足同樣起始于2014年,在這一年,五糧液集團公司、五糧液股份公司及戰略投資者農銀國際等9個股東共同出資設立了資本20億元人民幣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五糧液集團財務有限公司成立后,在2016年9月取得開展有價證券投資業務的牌照,業務范圍為委托投資、除股票外的有價證券投資(不含衍生品)、承銷成員單位企業債券業務。
2017年度成立的由五糧液集團控股的“宜賓五糧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同樣成為五糧液金融架構之中重要組成部分。據了解,該基金募集規模為100億元,重點投向包括五糧液釀酒專用糧基地、宜賓重點農業產業項目等方向。
此外,洋河,瀘州老窖等名酒企業,也紛紛涉足金融領域。
聯手互聯網金融
茅臺與京東的宣言顯示,之前一直在金融領域“自顧自”玩兒的名酒企業,或將借助更為專業的平臺,來提升金融業務的發展速度與規模。
這與一線名酒企業出臺的巨大的經營目標所造成的壓力有關。
2017年8月,五糧液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2017年上半年工作匯報會上,李曙光強調:未來將以產業為基礎,以資本為紐帶,實現產業、金融雙輪驅動戰略。
此前在發布“十三五”期間打造“千億企業”目標的時候,五糧液方面強調,酒業主業將承擔60%的任務。據此計算,在十三五末期,五糧液的多元產業(包括金融)將需要產生400億元左右的營業額度。
種種跡象表明,金融業已經成為五糧液下一步發展的重中之重,通過發展金融“再造一個五糧液”的意圖分外明顯。
有業界觀察者認為,就投資額度與收益而言,五糧液財務公司的金融業務尚屬試水性質,但未來若全面放開成員單位對外投資理財業務政策,以五糧液集團的體量,其旗下諸多成員單位可用于投資的現金流會達數十上百億計,將產生極為可觀的盈利水平。
茅臺前任掌舵人袁仁國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要在2020年實現茅臺集團“千億銷售目標”,其中茅臺酒板塊占700多億元,其余的200多億元靠金融板塊支撐。
在茅臺現有的金融體系中,茅臺集團財務公司和華貴人壽保險公司對茅臺業務板塊形成支撐。2018年一季度,貴州茅臺控股的子公司茅臺財務公司貢獻了9.29億元的利息收入,較上年同期的6.04億元大漲53.74%。2018年1月至5月中旬,華貴保險保費收入已超過4億元。
茅臺金融發展迅猛,但是與200多億元的目標相比,仍然差之甚遠,依照“自顧自”玩兒的模式,或無法按時完成千億大業。借道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就成為一個選項。
2013年10月成立的京東金融,依托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的龐大規模與科技能力,已經獲得高速發展。
據劉強東介紹,截止2017年,京東金融所有交易額已經突破1萬億元,3年來交易規模增長了865%。
2017年7月,中國報告大廳公布了《互聯網金融公司排名》的數據統計,在“十大互聯網金融公司”排名中,京東金融位居第三。
無疑,京東金融的體量與發展速度,頗讓酒業大佬艷羨,而背后依托的平臺與強大的科技能力,更是不容忽視的力量。
為酒業量身打造服務體系
茅臺與京東擴大金融合作的嘗試,或將打破此前酒類企業僅僅局限于供應鏈的的金融模式,以量身打造形式,實現“互聯網金融+產業金融”新的形式。
茅臺、五糧液此前在金融方面的業務方向,主要集中于供應鏈金融。
2017年成立的由五糧液集團控股的“宜賓五糧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為供應鏈金融的重要發展平臺。
這個募集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的基金平臺,將重點投向包括五糧液釀酒專用糧基地、宜賓重點農業產業項目等方向。對上游包括釀酒專用糧基地種植戶及專合社、現代倉儲、物流、數據信息系統提供商等均要提供相應金融產品及服務。
茅臺同樣將供應鏈金融作為重點——基于茅臺集團自身核心地位,擁有龐大的產業鏈上聚集著非常多的上下游企業,以及充足的現金流,因此,發展供應鏈金融是其最好的選擇之一。
一方面利用供應鏈金融幫助合作伙伴、補足產業短板,另一方面,利用龐大的閑置資金發展其他金融業務,這成為五糧液與茅臺共有的金融發展模式。
但是,業界也指出了這種模式的不足:酒類企業的供應鏈覆蓋范圍并不廣泛,能夠發展的金融業務客戶群體并不夠多;ヂ摼W金融則與此形成了鮮明對照——京東金融背靠京東集團超過2.4億的活躍用戶,擁有幾十萬供應商和合作伙伴數據,以及交易數據;支撐十大產品線的,是技術人員已擴容至2200名、占比高達50%以上的后臺團隊。2017年底,京東金融包括C端和B端在內的總業務規模較2014全年增長24倍。
2017年開始,京東金融主打“賦能金融機構”,與傳統金融機構(含組織)戰略合作近20起,主要聚焦聯合建模、反欺詐等風控合作、數字銀行、金融云、客戶運營和精準營銷等領域。
也就是說,利用龐大的消費用戶,海量的交易數據、極強的技術團隊,極高的增長率,京東金融已經開始在這個領域走“服務型”路線,為金融機構(包括酒企金融機構)提供發展服務。
業界普遍認為,一線酒企具備強大的資金實力,這是包括京東金融在內的諸多互聯網金融平臺最為看重的基礎,而在“賦能”導向之下,能否為一線酒企這類“豪客”提供量身打造的金融業發展服務,將成為決定雙方合作能走多遠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