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葡萄與葡萄酒產業在蓬萊八大產業中占有重要位置。蓬萊市委市政府在新舊動能轉換中,立足資源優勢,傾力打造葡萄酒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構建葡萄酒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聯合緊密、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建設優質葡萄基地 “種”出好葡萄酒
蓬萊產區大力發展優質葡萄基地建設,建成標準化釀酒葡萄基地8萬畝。產區先后被授予“山東十大(農業)產業集群”、“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葡萄栽培)”、“全國優質葡萄生產基地”、“全國農業標準化優秀示范區”等稱號。成功注冊了“蓬萊葡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保證和保護蓬萊葡萄和葡萄酒地域產品品質和權益。
好葡萄酒是“種”出來的。為栽培優質葡萄,產區制定了《葡萄種植模式—單干雙臂栽培規范》,《蓬萊產區葡萄栽培管理規程》和《蓬萊市釀酒葡萄種植技術標準》。開展“蓬萊酒莊智能化示范園”項目,聘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終身名譽院長李華教授的團隊為顧問團隊,選取君頂酒莊、國賓酒莊、龍湖酒莊三個酒莊為釀酒葡萄實驗基地,對產區進行技術指導。積極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法國勃艮第大學、山東省葡萄研究院等10余家高等技術院所專家合作,為產區基地建設提供技術保障。2月15日,成功舉辦省農科院農業科技創新工程任務——葡萄節本提質標準化生產與精深加工技術集成示范暨蓬萊產區釀酒葡萄春季管理現場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李華院長授課,并到國賓酒莊、君頂酒莊和龍湖酒莊釀酒葡萄基地進行現場指導。5月上旬,山東省農科院副院長張立明、省農科院葡萄酒研究院院長任鳳山、副院長王詠梅一行6人來產區開展葡萄節本提質標準化生產與精深加工技術集成示范任務調研,并到君頂酒莊、國賓酒莊進行現場指導。
為了進一步推動優質葡萄基地建設,產區實行各種獎勵補貼政策,加強財政扶持力度。2005年至2016年,蓬萊以獎補等形式對基地和酒莊建設投入資金共計3500多萬元。一是,標準化釀酒葡萄基地建設補貼,對當年新建釀酒葡萄基地100畝以上、老葡萄園品種更新栽種50畝以上的酒莊(企業),且符合《蓬萊產區優質釀酒葡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建園等相關條款,給予每畝1000元補貼。二是,優質示范園獎勵,被評選為優質示范園(50畝及以上)的酒莊(企業),按照《蓬萊產區優質示范園評選辦法》給予獎補,其中獎金總額的30%用于獎勵種植師團隊。三是,釀酒葡萄生產機械購置補貼,當年購置葡萄園管理專用機械的酒莊(企業),按單臺機械購置費用的30%給予購置補貼,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20萬元。這些措施,極大調動了各企業建設標準化葡萄基地,種植優質釀酒葡萄的積極性,做實第一產業。
個性化產品成主流 蓬萊葡萄酒享譽中外
截至6月底,蓬萊市取得生產許可證葡萄酒企業66家,落戶精品酒莊33個,產區葡萄酒年生產能力14萬千升,年產業綜合收入可達40億元。
產區依靠創新驅動,轉變粗放型生產加工方式,向專業化、集約化發展。各葡萄酒企業不斷開拓思路,研發具有蓬萊產區特色的葡萄酒產品,提升產品品質。君頂酒莊研制開發的62度葡萄蒸餾酒,已上市銷售。瑞楓奧賽斯、蘇各蘭酒莊開發的桃紅葡萄酒,時代、朋珠、海市等葡萄酒企業開發的洋蔥干紅,沃族酒莊研發的易拉罐“功能性威士忌、白蘭地”等產品,均受到市場的歡迎。
產區聘請國際葡萄酒大賽聯盟主席達羅斯、國際釀酒師聯盟主席杜波依斯、法國釀酒師聯盟主席白永、法國波爾多展覽委員會副總經理梵尚,為蓬萊葡萄釀酒顧問。農業部果蔬加工重點開放實驗室副主任戰吉宬與君頂酒莊合作開展蓬萊產區馬瑟蘭品種特性研究項目,正在進行陳釀。目前,產區內已有13家企業45個產品在布魯塞爾、品醇客等國際葡萄酒專業大賽獲獎。產區葡萄酒企業已獲中國名牌2個、中國馳名商標4件、山東省名牌產品7個、山東省著名商標11件、1個山東省省長質量獎和山東省服務名牌,不斷做強第二產業。
葡萄酒加休閑旅游 不斷延長產業鏈
產區通過葡萄酒與旅游業聯姻開展休閑觀光項目推介,每年6-10月,吸引周邊市民前來觀光、采摘、休閑,并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休閑觀光和鄉村旅游等,做活第三產業。
為把葡萄與葡萄酒的種植、釀造、品飲、銷售以及相關文化展示給消費者,開展與葡萄相關旅游項目,舉辦葡萄采摘節、自釀酒大賽、葡萄酒文化展示、2017蓬萊產區周末party、組織技術培訓講座等系列活動,在蓬萊閣景區設置蓬萊產區葡萄酒展示中心,免費品嘗葡萄酒。這些活動開展以來,展示中心共接待中外賓朋19000多人次,介紹20多個客戶到有關企業進行業務洽談。
為了提升產區葡萄酒的影響力,今年以來產區分別在德國諾市和美國舉辦多場專場品鑒會,組織企業赴北京參加TopWine China 2017展會,組織國賓、瑞楓奧塞斯、振華酒業、泰生小鎮等6家企業參加煙臺葡萄酒局在鄭州、西安舉辦的巡展活動。邀請巴西、愛爾蘭、俄羅斯、南非、菲律賓美酒美食團專家一行33人對君頂、蘇各蘭、拉菲等酒莊企業進行參觀訪問,推介產區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