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啤酒日趨飽和的大背景下,中國啤酒市場呈現高端產品快速發展的趨勢,隨之精釀啤酒市場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好,精釀啤酒增長顯著。
帶著海外文化基因的精釀啤酒,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國內一線城市表現出色,年輕人尤其是千禧一代消費者擁有與其他國家同齡人相似的消費觀念,對精釀啤酒表現出巨大的消費熱情。
值得關注的是,催生國內精釀啤酒快速發展的,除市場快速擴容外,還有高價背后的高額利潤。筆者了解到,精釀啤酒價格遠高于一般工業啤酒,出場價格約為一般工業啤酒的3-10倍,大多數為5倍左右。
在美國精釀啤酒有嚴格的規定,比如年產量不得高于600萬桶,精釀啤酒廠必須擁有75%以上股權,無論是產量限制還是股權分配規定,這些都是為了保證精釀啤酒盡量少地受到市場和工業啤酒廠的影響。而在國內是否可以遵守上述規定暫且不談,僅僅是濫竽充數的商家就大有人在。據了解,國內“原漿”、“精釀”概念模糊,市場缺乏技術支撐,缺乏穩定性保證,呈現沒有監管的野蠻生長狀態,許多商家借助市場信息不對稱,高舉精釀的大旗高價出售工業啤酒。
在筆者看來,國內啤酒市場從2014年進入下行期,酒企隨之進入深度調整,高端啤酒逆勢上升,讓許多酒企發現了新的盈利點,開始迅速布局。無論是精釀啤酒品牌,還是工業啤酒的精釀啤酒產品,產品才是核心,而不是精釀的概念。如果一味制造話題,而不在口感和品質上下功夫,精釀啤酒恐怕會是曇花一現的市場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