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會成都主城區和郊縣,仿佛一夜之間,涌現出了大量的進口啤酒體驗館。粗略估計,大成都范圍有100多家。這些體驗館從去年初出現,很快便風靡大成都范圍,獲得城市精英階層群體們的青睞和追風。這是一種“零售賣場+消費體驗”的模式,進口啤酒火了,白酒廠商能否從中得到啟示?
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啤酒體驗館
近日,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成都高端商務版塊、高端小區聚集地、餐飲娛樂消費中心和成熟的商業購物圈,均出現了不少進口啤酒體驗館的身影。調查表明,進口啤酒體驗館這種新生活方式,從去年初,開始在成都大街小巷陸續出現,尤其是今年3月份以后,大量的進口啤酒館開始相繼營業。掀起一股進口啤酒體驗館投資和開發熱潮。記者在現場走訪中看到,主城區東西南北中均有已經營業和正在裝修的進口啤酒體驗館,最容易找到進口啤酒體驗館消費的主要是那些成熟的高檔小區,城市中心區域,以及餐飲娛樂購物中心等地方,比如城東的建設路商圈那里有購物、有商務又是高檔小區聚集地,所以,那里聚集了接近10個進口啤酒館,算是成都最集中的版塊,還有城中的春熙路商圈,城西的雙楠片區和紅牌樓片區,以及城南的棕北片區、紫荊片區、天府長城片區。這些熱點區,都有較多的進口啤酒館的分布。
周邊郊縣區域如蒲江、都江堰、溫江、龍泉、雙流、郫縣等均已出現。在大眾點評網或者是百度搜索,很容易找到分布于成都大街小巷中的這些進口啤酒體驗館。據業內人士粗略統計,當前主城區數量已超過100家進口啤酒體驗館。
“突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進口啤酒體驗館,真可謂是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它們一般都有一個英文名稱作前綴,后加一個啤酒體驗館的方式命名。比如在東區音樂公園中的IBEER進口啤酒體驗館,在紅牌樓的M99BEER進口啤酒體驗館,位于天府長城小區中的MYBEER進口啤酒體驗館,建設路上的TPO進口啤酒體驗館,都江堰的Mr.Beer進口啤酒體驗館。這些啤酒體驗館,基本上都是年青人的愛好或為創業而開設的個體戶店,采用公司連鎖及加盟店的還比較少,屬于行業發展初期的“野蠻式生長”現象。但記者也特別注意到,在成都有兩家算得上是比較有實力的進口啤酒館品牌商家,如GBB德國啤酒館,已經連續開發了五家連鎖店,包括世紀城店、耍都店、魅力城店、嘎納灣店、雙流店,M99BEER已在成都開了三家包括紅牌樓店、紫荊店和府青店。
天府長城MYBEER進口啤酒體驗館老板曾俊告訴記者,“我今年29歲,曾經在德國和比利時留學了7年時間,我比較喜歡進口啤酒體驗館的這種生活方式,所以我開了這家店,算是把國外風行的啤酒文化帶進國內,現在營業2個月,生意不錯,超過我們的預期,有再開第2家店的計劃。”
這兩年投資經營進口啤酒體驗館的確很火爆,賺錢也來得快,不少店每晚的營業額高達數千元甚至上萬元。不過,不少老板和從業人員告誡說,不熟悉不懂行業,沒有一定資源優勢,也不能跟風盲目亂開。定位不清,選址不佳,裝飾不好,經營不善,也完全有可能虧得很慘。記者在科華中路某進口啤酒體驗館的確看到了生意慘淡的一面:本該大量上客的時段,門可羅雀,三個店員,閑得無事。位置臨交通大街,車流量的確很大,但人員停不下來,從地段和口岸上看,沒有一個可以坐下來體驗消費的清凈環境,人流都是過路人,車流也是快速經過,也許該口岸更適合經營名煙名酒的銷售店。但記者在其店中,同樣看到了布置了多個可以坐下來體驗消費的桌椅,但記者在那里待了段時間,根本沒有看到一個人進店體驗消費。
現場調查 人流如織生意爆好
近日,記者穿梭于成都眾多的進口啤酒館,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成都人的確懂得享受生活,休閑城市名不虛傳,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剛一出來,立即受到大眾的追捧,啤酒館的生意均有相當好的人氣。記者在城南棕樹片區、紫荊片區和建設路片區的進口啤酒館均看到了較為旺盛的人氣。不少啤酒館出現了顧客排隊結帳和提著滿滿一籃子啤酒等候交錢的“打擁堂”現象。
昨晚10點鐘左右,記者在紅牌樓M99BEER店看到了旺盛的人氣,堂內堂外總共有30多桌客人,同時消費的客人大約100人左右,收銀員杜春明顯有點“搞不贏”,時常出現多個顧客等待交錢的現象。她一邊接受記者采訪,一邊不停地收銀。告訴記者,“我們每天下午2點才開門,一直營業到夜里2點鐘,每天大約有上萬的營業額,我們的產品有500多種,價格上萬元的進口啤酒都有,不過,最暢銷的啤酒還是價格在20-50元之間的。”
據了解,紅牌樓M99BEER店,面積500多個平方,由于周邊非常成熟,有大量的高檔小區,還有購物中心和商務寫字樓,更有良好的營業展示面和露天院壩,去年7月12日開業以來,生意一直不錯。兩個月之后,老板便開了第二家店紫荊店,面積達到了600多個平方米,今年3月開了第3家店府青店,面積達到700平方米。
昨日,記者在天府長城的MYBEER進口啤酒體驗館現場也看到了火爆的人氣,內堂和臨街面安置了20來桌,基本上都坐滿了客人,桌上都擺放了6-7瓶各色啤酒,桌中央擺放了4-5個碟子,有煮花生煮毛豆還有一些涼菜,也有的桌上擺放了多個較大的盤子,很明顯是周邊餐館點的幾個炒菜。老板曾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天府長城片區,有近20個成熟高檔小區,常住居民接近10萬人,小區業主們喜歡到我店上來消費,回頭客人比較多。我們有良好的進貨渠道,我們的產品價格從10多元到300元均有,來自10多國家,大概有100多個品種。營業時間基本上要延續到夜里2點鐘左右,我們可以提供佐酒零食,或可以到周邊餐館酒樓定餐,可以滿足多類人群的多種方式的消費。”
當天,約了3個朋友聚在MYBEER進口啤酒體驗館消費的姜文勇告訴記者,“我們很喜歡這種進口啤酒現場體驗的生活方式,我們每次來都飲用不同國家和風味的啤酒,感覺足不出戶,就品味到了世界各地的美酒,大家是很要好的哥們,經常聚聚,在一起聊聊,一起品酒,價格又不貴,基本上一次消費價格在200元到300元之間,這里不象酒吧那樣雜亂,這里環境清凈裝修檔次又高,感覺挺爽的。”
MYBEER進口啤酒體驗館老板曾俊表示,“我們后期計劃走文化之路,單純賣酒不會持久,周末搞一些活動,刺激和帶動人流進店消費,會考慮邀請一些專業演員,搞一些適合的表演之類的,把這種小資生活做到位,做得更徹底些。”
“零售賣場+消費體驗”的全新模式
進口啤酒體驗館,與傳統酒吧、茶樓、咖啡廳、冷淡杯、夜啤酒和大排檔都不一樣,是一種全新的夜生活模式。它可以在店里消費體驗啤酒文化,也可以直接購買帶走。所以,它既是消費體驗場所,又是一個啤酒大賣場。
記者在走訪中看到,當前,成都已經在營業的進口啤酒館,大多數經營店面面積都不大,100-200多個平方米,也有少數店面面積達到500平方米的,但裝修和布置比較考究,有著濃厚的異域風情和格調,顯得比較有檔次,與咖啡廳、傳統酒吧和茶樓的裝修,都有明顯不同的情調。其主要消費客群定位是,當前活躍于職場中的8090后們,那些對進口啤酒情有獨鐘的海歸派,以及商務應酬比較頻繁的城市精英階層。
據了解,這些進口啤酒館,一般都是上午11點才開門營業,有的要下午2點才開門,但關門時間較晚,基本上要營業到晚上2點鐘才打烊。他們與傳統酒吧相似之處就是他們都屬于夜場消費點,但他們與傳統的酒吧有著更多的不同之處,他們更加透明開放,沒有喧囂刺耳的音樂,沒有歌舞表演,不設包間,都是開敞式的大堂或者還有露天臨街桌椅,提供客戶現場消費體驗,也可以直接購買啤酒帶走。不少消費者表示,在傳統酒吧,你喝的啤酒、紅酒和洋酒,質量有可能是假的,但這樣的現場體驗店,質量應該得到保證。
在天府長城MYBEER進口啤酒體驗館,在紅牌樓M99BEER店,在GBB德國啤酒館的多個店現場,記者發現,這些進口啤酒體驗館在內堂的裝修裝飾風格上有諸多相似之處,相互抄襲得比較嚴重,比如他們基本都是做舊風格的實木桌子,布以歐式花紋桌布,在臨街露臺或院壩,也擺上桌椅。提供的佐酒小吃也大多比較雷同,如提供煮花生或煮毛豆,或者還有燒烤、涼菜等小吃。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進口啤酒體驗館,它既是啤酒的現場體驗消費館,它更是一個啤酒的大賣場。琳瑯滿目的各種各樣的進口啤酒,分布在體驗館的四周的酒架上,消費者可以自選,就如逛超市購物一般;旧厦考移【企w驗館,都提供數德國、法國、美國、日本、韓國、比利時等數十個國家上百個啤酒產品。包括黑啤、白啤和黃啤等三大類。
棕樹片區麥子進口啤酒體驗館服務員小孫介紹,“我們店開張兩個月,啤酒主要進口自德國、美國、荷蘭、比利時、泰國和日本,其中,賣得最好的主要是法國、美國和德國的。生意比我們預想的要好。直接在店消費和周邊小區居民購買帶走的,銷售額基本持平。”
昨日,在紅牌樓M99BEER店,提著一籃子啤子等待結帳的趙亮先生,他告訴記者,“我就住在紅牌樓,工作是做營銷主管,平時應酬客戶關系比較多,這不,今天邀請了5個客戶小聚一下,大家在一起吃著談得很開心,隨便再買幾瓶酒讓他們帶回去喝,算是搞好關系,你懂的。”
記者手記:高端白酒體驗館能否火起來?
進口啤酒館的火爆,其實質依然是銷售進口啤酒,是一個賣酒水的平臺,只不過,他有一個體驗的平臺和環節,利用了人們對進口啤酒的好奇心,提供了一個舒適愜意的消費環境,從而帶動了整個酒水的銷售。那么,中國高檔白酒,能否提供一個平臺,讓人們更好地了解白酒,體驗白酒,接受白酒?
如果開設中國白酒體驗館,是否意味著市場和消費者已經在倒逼著酒廠們,實現產品的多元化,其一、可以生產更小瓶的白酒,比如茅臺、五糧液、劍南春、洋河、1573,都推出適合街頭體驗的2兩的小瓶裝,這樣,價格可能只需要幾十到100元左右,門檻降低了,更親民了,人們更容易接受了。其二、酒廠們,是否可以降低白酒的度數,例如,茅臺、五糧液、劍南春、洋河、1573等都放下唯我獨尊的架勢,向市場低頭,真正走入消費者信的心中,紛紛推出低度白酒產品,生產更加適合街頭的現場體驗的低度小酒,從而實現白酒向“快銷化”的轉型呢?
在此,希望白酒廠商,能夠從進口啤酒體驗館的火爆看到其中的奧妙和商機,尋找更多的思路與辦法,而不是努力陳述更多“不適合”的理由與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