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買酒,或者收到親友贈送的酒時,許多人都會習慣性地拿出手機“掃一掃”酒上的條形碼,了解一下酒的價格。那么,這樣“掃”出來的價格靠譜嗎?有的酒為什么掃不到價格?這價格又是怎么收錄上去的呢?帶著一系列疑問,記者對酒類產品上的“掃碼價”進行了調查。
調查
26款酒掃碼顯示科目不盡相同
為弄清楚“掃碼價”,記者特意對26款來自全國各地的酒類產品進行了微信“掃一掃”,這里面有白酒20款,葡萄酒兩款,黃酒1款,果露酒3款。其中,廠家主流產品21款,其余5款為經銷商開發產品(4款白酒,1款黃酒)。
掃碼情況顯示,19款顯示有“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字樣,其余6款則沒有看到該中心的名稱,其中3款為廠家主流產品,3款為經銷商開發產品。
即使顯示有“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字樣的酒,顯示的科目內容也不盡相同。有的只顯示品名,有的顯示了品名、價格,有的顯示的是企業名稱、品名、度數、容量、價格,有的則只顯示“該編碼屬于某某公司”,或“該數據由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提供”。
有一款來自貴州的白酒品牌,對準外箱上的條形碼掃了半天,卻顯示“該產品來自美國”,接下來又掃了多次,顯示結果又變成了“未找到相關信息”。
更奇葩的是,其中一款經銷商開發的黃酒,明明標著產地是河南南陽一家黃酒企業的名字,但掃開條形碼以后,卻顯示的是貴州一家養雞廠的名字。
在這26款掃碼的產品中,顯示價格的只有11家,其余15家都沒有價格。
最近,記者又對30個普通市民進行了隨機調查。結果是,24人有掃碼的習慣,6人則從來不掃碼。另據了解,掃碼者中,以中青年居多,中年女性和老年人一般都不掃碼。
解析
條形碼是產品的身份證,但不包含價格
7月3日上午,帶著一系列疑問,記者撥通了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河南分中心的電話。
接電話的是一位女士,她說,條形碼相當于產品的身份證,一物一碼,具有唯一性。商品條形碼管理辦法規定,條形碼屬于強制執行的范疇,尤其是食品類企業必須執行。
在酒類產品上,為何條形碼上有的能掃到價格,有的卻掃不到價格呢?該女士說,條形碼的信息本來就不包含價格。
那么條形碼中都包括哪些內容呢?該女士說:主要包括企業名稱、產品名稱、產品規格、產品型號、產品圖片等信息,唯獨沒有價格。
為什么不包含價格呢?該女士答,因為價格不具有唯一性,不符合條形碼規定。
但為什么有的又能掃出來價格呢?“這得看你掃碼使用的什么軟件,問你使用的軟件公司。”上述女士說。
條形碼是什么時候開始執行呢?該女士說:這執行得早了,早就要求強制執行了。
為什么有的條形碼掃描出來的信息非常詳細,有的卻很簡單,甚至有的只標明“該數據由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提供”呢?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河南分中心這位女士回答,條形碼審批以后,需要企業自行登錄編碼中心網絡,自行通報產品的相關信息。“他們不去通報,我們也沒辦法?赡苁怯行┢髽I不知道該怎么通報吧。而且,條形碼是不允許代辦的。”
探因
廠商為什么熱衷于在條形碼中標注價格?
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公布的條碼信息,并不包含價格,然而記者在“掃一掃”的調查中,有相當一部分產品還是有價格信息,其中不乏一些一線、二線名酒產品。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河南分中心工作人員的答復是,主要和掃碼的軟件有關。
于是,記者又聯系了多家河南省內外的酒類企業及經銷商,詢問關于在條形碼內標注價格的問題。遺憾的是,他們都不愿透露自家企業的名字。
“消費者愿意掃價格,我們當然要想辦法把價格標注在里面,不然消費者對產品會產生誤解。”牛先生是一位川酒的河南開發商,他們公司的產品盡管知名度不高,但通過微信掃描條形碼,都能看到產品的價格。
河南省內一家酒類生產企業的銷售老總也透露,原來他們的掃碼并沒有價格元素,但后來消費者反應強烈,所以才不得已把價格也標了上去。而怎么把價格標到條形碼上的,這位銷售老總卻警覺地避而不談。他只是說,當時為了把價格做到條形碼里,費了挺大勁。
對此,一位在鄭州從事軟件編程的“程序員”是這樣說的,條形碼在網上可以用軟件隨意生成,填寫的內容也可以完全根據廠商的意愿進行填寫。另外,利用相關企業的網站頁面,也可以實現條形碼的信息錄入。“價格怎么填,填多少,完全聽從酒類廠商的吩咐。”這位程序員說。
結論
不要太迷信酒類產品的掃碼價
從上述文字可以看出,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作為官方機構,并不主張在條形碼里錄入價格信息,然而酒類廠商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卻不得不想辦法將價格信息標注在條形碼里。這就說明,酒類產品條形碼中的價格具有較強的隨意性,因此價格的可信度就打了折扣。
河南一位酒廠負責人說,條形碼中標注的價格越高,消費者越買賬。因為標注的價格與實際成交價相差較大,消費者購買以后送禮時會感覺很有面子。
還有,拿酒做抵賬的一些企業和個人,也愿意將產品條形碼中的價格標得高高的。比如,原本10多元、20多元一瓶的白酒,如果在條碼中能掃出是400多元甚至是500多元一瓶,拿這樣的產品去抵賬,原來欠賬40多萬元的話,可能只需花1萬多元就搞定了。
下面這段話,也許恰恰印證了上面的說法:“條形碼上的‘掃碼價’都是廠商花錢做上去的,十幾元一瓶的酒掃碼價就可能是幾百元,甚至上千元。”這正如有的網友調侃:“說掃碼價可信,豬都會上樹。”
一位多年從事條形碼工作的人士這樣說,商品條形碼好比是商品的身份證,是必需的。但是要想在掃碼平臺上顯示產品的價格,就需要去找該平臺的運營商合作,這樣才能將產品價格展示在該平臺上,而且能顯示產品更詳細的信息。在這方面,一般商品在編碼中心辦理時,不能顯示價格信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酒類經營者說,不要太迷信酒類產品的掃碼價。如果不想上當受騙,消費者提高自身鑒賞水平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