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拱北海關下屬閘口海關查獲一起旅行團利用7名游客“托帶”走私14瓶葡萄酒入境的案子。如此高明的手段,讓兢兢業業的進口酒商啞然!近些年,關于進口酒造假、走私、夾帶、車藏等案件頻發,無疑給誠信經營的酒商帶來更大壓力。
1、進口酒走私大案頻頻爆出,觸目驚心!
就像開頭我們提到的案例:旅行團赴澳門旅游的返程高峰期,辛苦一天的領隊要求乘客每人幫忙帶兩瓶葡萄酒進關,這似乎不是個事,很難找到拒絕的理由。于是,全團7名游客提著一模一樣的手提袋,帶著一模一樣的葡萄酒,大搖大擺的過關,被神目如電的海關人員逮個正著,東窗事發了!往小里說,這不過是個夾帶,甚至游客堅持說是自己購買的,可能都構不成犯罪;往大里說,這就是一種走私,因為沒有交稅,不符合我國相關法律。
近些年,關于進口酒走私的案件屢屢曝出,其數額甚至讓我們瞠目結舌!
兩年前,拱北海關摧毀6個涉嫌利用“水客”走私高檔紅酒的犯罪團伙,該案總案值約1.08億元,查扣拉菲、拉圖、瑪歌、木桐等高檔品牌紅酒共計4544支,震驚整個葡萄酒圈!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去年6月份,黃埔海關查獲一起重大葡萄酒走私案,當場查獲涉嫌走私葡萄酒約490噸,其中拉菲、木桐等世界知名高檔葡萄酒約4000瓶,初估案值高達2.3億元!
今年5月份,廈門海關聯合廣州海關開展打擊走私進口酒類專項行動,一舉摧毀4個走私進口葡萄酒犯罪團伙,現場查扣涉案走私葡萄酒8萬余瓶,案值超2億元,抓獲犯罪嫌疑人17名!
……
這是一組怎樣的數據!在一些內地省份,可能全年的葡萄酒銷售額都無法過億,而一個走私團伙的一次走私活動,相當于當地所有酒商幾年的銷售額,真是觸目驚心啊!
2、走私的暴利到底有多大?
按照規定,葡萄酒的進口綜合稅率達48.2%(美國、澳洲、智利、新西蘭等幾個國家除外),而一些高檔葡萄酒,價格往往會在幾萬元。如果以真正的稅率來繳納關稅,稅費相當不菲。因此,直接走私避交稅費和報低價格少交稅費,成為最常用的兩種方式。
香港、深圳、澳門、珠海等地,水客帶貨的現象不在少數。由于葡萄酒進口到香港是免稅,所以不少進口商為了逃避內地將近50%的進口稅率,將貨物進口到香港,再找水客運到內地。據熟悉行業的業內人士透露,在香港有很多“蛇頭”,在接到“訂單”之后,會將這些訂單分散給香港地區的無業游民或者老年人等充當水客,將產品運到深圳等地的倉庫,再由這些倉庫將貨發到客戶所在地。據了解,超過1000元一瓶的酒每個水客可以提點9%~17%,“即便是給到17%的比例,也會比將近50%的內地進口綜合稅率要低很多,所以很多不法分子鋌而走險。”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說。
此前,寧波海關曾經查獲一起葡萄酒走私案,溫州某公司進口葡萄酒的報關申報品名以“瑪歌干紅葡萄酒”為主,進口的兩萬瓶葡萄酒申報單價都是9.375歐元/瓶,可是據海關全面查驗卻發現,在這批瑪歌干紅葡萄酒當中,還夾雜了法國一級酒莊葡萄酒122瓶。據測算,通過夾帶走私,9.375歐元/瓶的122瓶名莊葡萄酒只需要繳納關稅5700余元,而這122瓶葡萄酒當時的市場價格高達上百萬,即使按照40余萬元的申報價格,正常進口也需要繳納20余萬元的關稅。
3、“李逵”干不過“李鬼”,痛心之余的行業反思
進口酒領域頻發這種大案、要案,案值過億!我們在唏噓嗟呀之余,應該對行業有些更深刻的思考。
在進口酒行業,通過“水客”背酒入關的現象屢禁不止,甚至成為“潛規則”!一位廣東酒商告訴小編,其實,水客也是明碼標價的。而一些業內同仁在需要名莊酒的時候,就會找到這些水客,許以暴利,就能通過他們把酒倒進來,轉手就是幾十倍的利潤!
現在,國家對于走私查處力度很大,很多水客搖身一變,演變出很多其他形式的走私:比如境外買車,然后在車身、底座、夾層等各個空間,私藏名酒,夾帶過關;再比如我們開頭提到的案例,以旅游團游客境外購買的形式,托帶入關,達到走私的目的。
珠海拱北區的酒商容小艷認為,進口酒走私的暴利是根本原因,一方面行業的市場容量在提高,尤其是對于高端酒、名莊酒需求增長,這種趨勢使得走私分子可以花很少的代價,較為方便地運送名莊酒進到內地市場。另一方面,行業無序競爭在加劇,簡單粗暴的價格戰,不但損失行業利潤,而且也為這些走私提供了溫床。因此,對于走私,除了國家要加大打擊力度外,作為進口酒業內人士和酒商,更應該守護和愛護這個行業。如果行業進入一種有序規范的競爭環境,那么,走私的溫床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