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酒商表示葡萄酒進口報檢時,將不對產品類型(干紅、半干紅、干白、半干白等)做強制性檢測,也不強制標注在背標上。
事實是否如此?這個新規對進口葡萄酒有何好處?
廣州:不強制標注產品類型
昨日,WBO看見廣州傳世夏渡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強在朋友圈發布了一條消息:8月起,葡萄酒中文標簽可以不做產品類型的標注,且如果中文品名和產品類型里不顯示“干、半干、甜、半甜等”,可以不檢測總糖總酸,亦不產生檢測費用,直接備案出衛生證。
看到此消息,WBO第一時間聯系上張強,他表示:這是廣州市商檢局8月份在一次會議上通報的,聽說深圳口岸前一段時間已開始這樣執行了。但假如企業需要標注,仍需按葡萄酒國家標準GB/T 15037-2006中的理化指標進行檢測。
另一名廣東進口商,廣州意維貿易有限公司采購總監馮倩敏也向WBO證實:代理報關行在8月份也接到檢驗檢疫局的口頭通知,申報時產品類型可以隱藏,但是命名時要注意。目前已開始執行。
另一省份一名熟悉進出口檢驗檢疫相關法規的人士告訴WBO:“目前的說法是,產品類型已變為推薦項目了,如企業不標注,理論上不用檢測與判定。這個并不是檢驗檢疫局的規定,而是國家標準發生了執行上的變化。”
更靈活,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這樣的改變有何好處?張強指出:葡萄酒的產品類型困擾著很多企業。在國外,含糖量和總酸的數額差是因為酒莊和釀酒師對這個產品的口感設定來制作的,并沒有很刻意把產品做成干型或半干型的。很多入門級產品為了更好喝一點,往往介于兩者之間。這造成企業在標識產品類型時存在困難,也為企業與檢驗部門增加了工作量。
據WBO了解,以上?诎稙槔绫蝗泳瓶顧z測總糖與總酸,檢測結果與中文標簽不符的話,將被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標簽整改并通過復驗后,方可進行下一步的操作。這無疑會導致企業因整改增加一系列成本,如標簽整改、倉儲、延期銷售等。
“同樣,產品類型還會對市場造成干擾。由于前十幾年企業從甜型酒轉型到干型酒,過度宣傳了干型酒的優勢。造成了經營者和消費者錯誤的認為干型是好的、半干是不好的。而在國外,很多入門級的產品,還都是半干型,F在這種改變,無疑是一大進步。”張強說到,“本來產品類型就跟食品的環保與安全沒有干系,沒必要強制標識。這樣做減少了困擾,減少了不必要的工作,對消費者也是一個成熟的消費引導。”
當然,也有進口商表示并不會放棄標注產品類型。有進口商表示:不標注干紅,有可能會讓顧客誤認為這瓶酒含糖,故希望繼續標注。
上海、寧波口岸暫未執行
每一個口岸都如此執行。據上海文冉船務有限公司食品酒類部銷售經理喬文婷介紹:目前上海并無類似規定,這應該是廣州當地檢驗檢疫局的規定。
“也是從8月開始,上海對酒標實行非強制備案了,但僅此而已,該提供的文件一樣不少。” 上海里詩歐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的李軍如是說。
同樣,寧波云海方舟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葛征波也表示:寧波口岸這方面的規定無任何變化。
也有酒商認為:如果全國各地的檢驗檢疫局對背標定下不同的標注方式,當全國各個口岸清關進口的葡萄酒流入市場以后,很可能給流通領域的監管部門與銷售商帶來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