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后的第二個雙節旺季,武漢的酒水銷售情況如何?
2020年,武漢是疫情爆發的中心,盡管防控形勢已經持續轉好,但在武漢街頭,大部分市民仍然佩帶口罩,許多疫情期間關閉或轉讓的門面仍未開啟。
近日,微酒記者采訪了多位湖北經銷商,探究武漢市場在這個中秋旺季的特點與變化。
01、名酒價格堅挺,經銷商謹慎備貨
“今年明顯感到商家備貨熱情不足”,湖北某國窖經銷商這樣說道。在他看來,原因或許在于經濟尚未恢復,大家手頭資金不足。
某電商平臺酒水負責人李成(化名)則表示:“目前距離中秋節還有10天,沒有感受到特別強的旺季氛圍。從銷售數據來看,比前兩個月有近40%的增長,但這主要是源于啤酒、白酒的轉換,也就是客單價的提升。”
“我感覺大家都在等廠家的政策”,有經銷商認為,目前不論是本地酒企還是全國名酒企都在做挺價的動作,以前一些滿減、促銷政策基本都取消了,所以很多人持觀望態度。
李成表示,五糧液、國窖等高端名酒的價格都很堅挺,穩中有增;白云邊自年后起也在設法穩價提價,倘若中秋節前出臺政策,或許會有小幅回落。
同時,上述經銷商均表示,近年來消費者也不太有備貨的意識了,現在線上、線下買酒都很方便,最快半小時內就能送到。除茅臺之外,其它的產品都不缺貨,隨時都能買到。
02、線上增長強勁,醬酒逐漸起勢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多位經銷商認為今年中秋旺季的銷售規模會略好于去年,但這并不代表消費瓶數的增加。疫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仍不容樂觀。
武漢華夏糖酒副食公司總經理夏敬荒表示,一般來說,節前15天左右就會啟動團購渠道,該渠道多針對民營企業,做客情、送禮會比家庭消費早一些,但今年的情況很難好于2019年。
“武漢街頭,不少在疫情期間關閉的門面至今沒有開張。這些小微企業以前不僅自身能賺到錢,還能聘用員工,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但疫情打垮了不少生意,人們的消費力隨之下滑,這部分客戶流失較為嚴重。”夏敬荒說道。
某武漢經銷商告訴微酒記者,今年白酒的消費瓶數和消費量都無法與2019年相比,之前,很多人盼望2020年雙節能有報復性消費,但實際上只能說是修復性消費,并不算理想。今年消費者的聚會熱情會高一些,但總體來說也無法恢復到疫情前。
而在團購渠道之外,線上渠道的大幅增長引起了微酒記者的注意。據知情人士透露,2018年,某大型電商平臺自營酒水的銷售額是150多億元,今年有望突破400億元。
該人士表示,盡管線下渠道仍然是酒水消費的主流,但線上的增長也很大。一來,越來越多的廠家開始關注線上并投入資源;二來,線上和線下產品在售賣方式上有所分化,線下多是單瓶出售,但線上卻大多是兩盒一提的禮盒裝,這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線上的銷量。
此外,近兩個月來,郎酒、金沙、摘要、仁懷醬香等醬酒品牌在武漢的鋪貨力度較大。有摘要經銷商表示:“目前以茅臺為代表的高端醬酒賣得不錯,渠道利潤高,經銷商愿意推,已經逐漸有了消費勢頭。”
03、旺季不旺,銷售規模卻有望上漲?
微酒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盡管上述經銷商都感覺今年中秋旺季不旺,但他們也認為今年的銷售規模很有可能好于去年。
對此,夏敬荒總結了兩方面原因:
一是因為去年中秋、國慶合在一起,連休8天,消費者都集中在一個時間段消費,而今年兩個節日分開,中間隔了10天。按照歷史經驗來看,中秋、國慶分開銷售會好很多,畢竟多了一個消費機會,會產生重復聚會。
二是在于酒廠的控價。像五糧液、國窖等名酒的價格都比去年同期要高10%左右,這有利于提升經銷商的銷售規模。
李成則認為,今年中秋旺季不明顯的主要原因是旺季被分攤了。每年9月到次年春節期間都屬于白酒旺季,這中間會經過中秋、國慶、雙11、雙12,以及年貨節等促銷期,所以消費者已經比較麻木,他們更傾向于選擇促銷力度大的時間段來買酒。
在某行業分析人士看來,武漢市場雖具備一定的特殊性,但上述現象也可以說是整個酒水市場的縮影。旺季不旺,幾乎已經成了行業的主旋律。如何適應市場變化,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并做好服務和產品體驗或許才是經銷商們的工作重點。(原標題:【微酒中秋調查②】謹慎備貨、醬酒起勢、旺季不旺…武漢市場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