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貴州省規模以上白酒企業銷售收入增長40.4%,規模以上酒制造業利潤總額422億元,位列中國第一。然而,2017年茅臺集團實現產值592億元,占全省白酒產業的65.6%。
2018年9月9日,“貴州省白酒產業振興與發展研討會”在第八屆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期間召開,中外專家齊聚貴陽,為貴州白酒企業發展如何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建言獻策。
“貴州白酒產業呈現出茅臺一枝獨秀,其他品牌發展相對緩慢的狀態,沒有形成龍頭引領,品牌依次發展的格局。”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認為,酒企業在轉型升級中要堅守傳統,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質,才能被消費者認可。同時,在自己品牌文化的傳播上也要不斷去創新。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宋書玉希望,貴州釀酒產業的發展應當圍繞供給側方向,打造世界第一流的品牌,培育世界著名的產區,并引導貴州中小白酒企業發展特色的模式,并推動白酒產業創新轉型升級發展。
貴州是中國白酒重要產地,也是醬香型白酒的發源地和主產區。據相關數據統計,貴州省生產許可釀酒企業649家,貴州省白酒小作坊企業4000余家。而2017年規模以上的釀造企業僅有156家,其中117家主要集中在仁懷和習水一帶。
貴州白酒產業產區的集群優勢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貴州國臺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春新對此建議:打造核心產區的概念,進行經驗分享、人才交流、技術培訓等,以龍頭企業帶動中小型企業發展。
目前,貴州白酒企業共獲茅臺、金沙、國臺、珍酒等14枚中國馳名商標。其中,茅臺、董酒、鴨溪、賴永初獲“中華老字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院綜合研究室主任劉衛民認為要達到“百花齊放”,政府應該做好區域品牌的營銷。酒消費是一種文化體驗,對于中小型的酒企業來說,應當借助于茅臺這樣的區域品牌,提升自己的質量,才能夠更好的走出去。
事實上,貴州在全力發展以茅臺酒為代表的醬香型白酒的同時,就已提出“醬濃并舉、兼有其他”,培育了一批白酒特色品牌,初步形成了醬香型、董香型(兼香型)、濃香型及其他香型白酒共存和高中低檔產品并舉、大中小企業相結合的白酒發展格局。同時,打造貴州名酒產區的國際品牌。通過世界一流產區、特色產業集群和中國白酒酒坊的創新模式,助力貴州產區品牌、企業品牌、產區品牌立體發展。
在9日酒博會的開幕式上,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李保芳再次表態,植根于貴州厚實的土壤,茅臺將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做足酒文章、擴大酒天地”,與廣大同行和兄弟企業齊心協力,共同釀造白酒發展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