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包括張裕、中國食品、莫高股份、中葡股份等在內的8家以葡萄酒為主業的上市公司中,6家葡萄酒企業營收同比下滑。時隔一年,隨著9月1日開學季的到來,眾多上市公司的2017半年報陸續呈上業績“答卷”。業績永遠是市場的主線,看似靚麗的答卷,背后的增長原因究竟何在?
葡萄酒主業表現乏力
早在2016年上半年,張裕半年報就顯示,實現營業收入27.53億元,同比下降2.57%,凈利潤6.95億元,同比下降6.75%。半年報指出,收入減少的原因主要是產品銷量下滑所致,認為國內葡萄酒行業高端產品需求仍較為疲軟。
2017年上半年,張裕公司低價位葡萄酒出現了小幅下滑,解百納系列、酒莊酒等中高價位葡萄酒保持了穩定的勢頭,其中,白蘭地和進口酒銷售收入實現良好增長態勢。張裕實現營收27.67億元,同比增長0.51%,而股東凈利潤則下降3.59%,為6.71億元。
威龍則實現了“雙增”,在供給側持續推進的大環境下,威龍優化銷售管理,其銷售費用同比減少5.33%,威龍對內強化質量管理、優化管理制度,對外繼續深耕核心市場并拓展新渠道,實現營業收入3.94億元,同比增長5.60%;實現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 0.26億元,同比增長23.90%,延續了一季度的“雙增”趨勢。報告期內,公司的經營情況穩中向好,主要經營指標保持了穩步增長的良好勢頭。
莫高股份半年報稱,公司上半年營收達1.2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葡萄酒實現營收1.6億元,同比增長9%。
8月31日,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國食品發布半年報顯示,其整體營業收入為156.28億港元,同比增長約7.1%。其中,酒品類業務增長突出,同期業績達到13.81億港元,按港元計算增幅7.5%,按人民幣計算增長12%。酒品類利潤為4.18億港幣,去年同期僅為1.10港幣,增長約277.7%。
但是,由于低端產品銷售收入大幅下滑22.9%,導致長城葡萄酒按照人民幣口徑整體銷售收入下降8%。而中國食品董事總經理則在報告中指出,2017年宏觀經濟運行平穩,但酒類行業景氣度不高,行業內部競爭激烈。
依靠“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1.39%”的亮眼表現,主陣營在東北區域市場的通葡股份發布的半年報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73億元,同比增長101.39%,而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115萬元,同比減少50.6%。
呈現營收大幅增長與凈利顯著下滑“冰火兩重天”的原因是,其營收增長的主來源并非是其葡萄酒主業,而是來自于北京九潤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營收增加,其主業是向互聯網平臺銷售酒水,已獲得包括四特、洋河、習酒等多家酒廠授權的互聯網經銷商資格,其客戶為京東、天貓超市、中糧我買網等電商平臺。
無獨有偶,中葡股份實現營收1.91億元,同比增長51.54%,股東凈利潤為-0.477億元,研報指出,公司營收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控股子公司徐州中信國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新增收入所致。對于渠道建設,中葡股份表示,會依靠傳統經銷模式的同時,加大電商模式的構建,用互聯網推動渠道扁平化,由渠道驅動升級為消費驅動。
另外,通天酒業營業收入為0.81億元,同比下滑54.5%;伊珠股份0.22億元,同比下滑6.10%。
如果按照凈利潤來看,張裕、通天、通葡、中葡等均同比有所下降。整體來看,葡萄酒企業的上半年業績可以用“看上去很美”來形容,正如平安證券分析認為,經歷需求驟降與去庫存后,行業可能出現向好趨勢,但受產品結構降級與進口酒沖擊影響,高端葡萄酒仍面臨較大壓力。
創新產品+調整渠道建設
國際酒業巨頭的發展策略絕不僅限于單一化的優勢品牌和大單品,而是通過多元化的品牌策略占領最大化的市場。為了應對沖擊,國產酒企業均在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加大研發力度。2017年上半年,通葡股份就投入了22.24萬元用于開發新產品,通化股份推出了通化脫醇葡萄酒等迎合市場所需。
張裕則繼續堅持“ 以葡萄酒為主, 多酒種全面發展”,鞏固酒莊酒和解百納等中高檔產品市場地位;加快白蘭地營銷網絡布局,進一步增強白蘭地產品盈利能力。同時,加大葡萄與葡萄酒研究院等項目建設。
威龍則形成了自有的有機釀酒葡萄栽培技術、干白葡萄酒發酵前的果汁快速澄清技術、干紅葡萄酒出渣技術等核心技術,不斷創新顛覆已有的核心技術,為市場服務。在強化研發力量的同時,國產酒紛紛發力終端建設,由渠道驅動變為消費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