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葡萄酒行業的分化調整,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通葡股份通過市場細分對產品進行精準定位,推進市場聚焦和營銷精細化,在營銷中植入“互聯網+”思維,借助新產品開發和升級,用互聯網推動渠道扁平化。
威龍的大本營雖在華北,但其堅定不移的執行老板工程套餐推廣模式,同步開展龍網工程,公司在浙江、江蘇、上海等地擁有成熟的渠道網絡,重點推進了有機葡萄酒專賣店建設,培養忠實的核心消費群體,提高市場占有率。
莫高股份說到,報告期內,新增12家專賣店,設立了官方購酒網、天貓旗艦店、酒易購等網絡銷售平臺,并在中報中稱,公司將在下半年繼續加大市場建設力度,省內市場繼續向“百萬縣、千萬市”兩大目標挺進,省外市場從市場、品牌、產品、渠道等方面加大投入,擴大招商范圍,加快市場網絡建設。
國產酒仍需“強身健體”
在上述企業的半年報中,無一例外地看好葡萄酒作為經濟升級、消費升級以及健康理念盛行下的發展大勢,但也無不擔憂地指出了進口酒大舉進入國內市場對國產酒的沖擊愈發厲害。
來自中國酒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6月,國產葡萄酒產量達50.85萬千升,同比下降3.92%,是上半年唯一產量負增長的酒種;實現利潤總額19.91億元,同比下降5.16%。而1~6月,進口酒總量達33.7萬千升,同比增長12.66%;進口額達12.47億美元,同比增長5.13%。尤其是6月份,進口額達2.5億美元,同比增長40.8%。
從這組數據不難解讀出,進口酒對國產酒的沖擊一浪高過一浪,與中高端白酒受到市場追捧,業績飄紅不同,作為凈利潤的重要來源——國產高端葡萄酒,表現得不盡人意。
一般而言,可以將葡萄酒的銷售渠道分為商超、酒店等現飲渠道、電子商務等非現飲渠道和經銷商渠道。國產酒并不缺優質的酒莊酒、精品酒,但是,高端餐飲渠道幾乎被進口酒壟斷。如何占領消費認知這塊“戰略高地”,讓中高端消費群體認可,需要國產酒在產品策略、經營策略及品牌運營方面調整創新。
單純地采取“拿來主義”,邀請國外的釀酒師,采用國外酒莊的生產方式,并不能實現消費者“通吃”。有業內人士指出,國產葡萄酒于2012年到現在,對外部風險的抵御能力不足,而且,到現在,國產酒的文化也是“缺失”的,并沒有培育出屬于本土的特色文化,品牌標簽“洋化”。
國產葡萄酒要獲得長久的發展,需在研發上下功夫,培養自己的釀酒師團隊、種植好自己的葡萄基地,要保持自我的個性,舍得下慢功夫。例如,一度暢銷東南亞等國的通化人參葡萄酒,就充分彰顯了地域特色,曾經廣受市場認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國產酒要在消費需求的導向下進行產品、營銷的創新,否則,等待國產葡萄酒的,或許就只有“被動挨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