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知情人士向酒業家獨家爆料,以法國葡萄酒為主的進口商在今年上半年整體情況不容樂觀,有頭部進口酒企業甚至出現了高達50%的業績下滑,某國際酒業巨頭在中國市場的業績也出現20%左右的下降。
2018年對于法國葡萄酒而言是喜憂參半的一年,喜的是對于法國葡萄酒生產而言今年是個豐收年,據法國農業部服務機構(Agreste)報道,2018年法國葡萄產量預計將會達到4.6至4.8億升之間,較2017年增長27%,同時比過去5年的平均產量高出7%。憂的是,法國葡萄酒在全球最重要的葡萄酒消費市場之一的中國市場增長乏力,在中國市場的占比已經跌至40%以下,在個別月份甚至出現進口量價雙降的危險局面。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法國葡萄酒扛著壓力艱難前行
有進口商向酒業家記者表示,進口葡萄酒在旺季備貨一般會提前兩個月,在中秋、國慶旺季來臨之前的備貨期,有些進口商會通知經銷商提價,“利潤空間壓縮、人民幣貶值、消費環境不樂觀,大家都很難,都有壓力,死撐著。”
從數據上來看,今年伊始市場就對法國葡萄酒發出了警告信號。
根據中國土畜食品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中國進口法國葡萄酒的總量同比下降19.82%,總金額下降同比下降5.66%,市場占比跌至33.5%。而同在三月份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占比33.4%只比法國少一個0.1個百分點。
整個2018年第一季度,雖然進口葡萄酒各主要來源地整體出現了增速繼續回落的情況,但是法國回調幅度較大,而澳大利亞增長提速。
法國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壓力不僅存在于追趕著,還在于內在的變化導致的競爭不利。
今年6月份以來,受國際環境影響,人民幣對歐元匯率波動較大,人民幣對歐元持續貶值,截至9月7日,人民幣對歐元匯率中間價為1歐元對人民幣7.9295元。受此影響,中國進口商的資金成本提高。
酒業家曾在7月25日發表題為《人民幣貶值,進口葡萄酒成本增加,下半年行業能否維持30%的高速增長?》的報道,指出“匯率變動波及到了以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為代表的舊世界葡萄酒的中國進口商,使其成本增長。如果人民幣兌歐元持續貶值,那么在中秋國慶銷售旺季來臨之際,影響范圍可能會擴大到進口葡萄酒產業鏈的上下游。”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此前的判斷得到驗證,并且先從進口量最大的法國酒開始,從外國酒莊、酒商到中國的進口商、經銷商等產業鏈條上的所有企業都面臨著漲價的壓力,出貨的速度終究扛不住人民幣貶值。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今年之前,法國多個葡萄酒產區受到自然災害影響而減產,經過一年的釀造、熟成后,2018年市面上的普通餐酒大多來自2017年份,產量減少成為法國葡萄酒進一步漲價的重要因素之一。
這一點從今年3月份的數據表現的特別明顯,3月份中國進口法國葡萄酒在總量和總額都下降的情況,均價同比猛漲17.66%。
扭曲的市場該如何明哲保身?
上述知情人士還向酒業家分析認為,頭部酒業就算業績大幅下滑卻還能扛住的,但是目前的市場情況和上游政策對于中小進口商最不利,嚴重打擊了這一部分企業的信心。
進口葡萄酒是一個集中度很低的行業,全國的進口商數以千計,每年又有數以百計的進口商退出,更有數以百計的嘗鮮者進入。
一方面,肉眼可見的是中國葡萄酒市場未來增長潛力巨大,可以吃上人口紅利,因為目前國人葡萄酒平均飲用量僅為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從業者表示葡萄酒越來越難賣了,不知道賣給誰,消費市場并不穩定。
分析人士認為,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進口商對于市場前景判斷不準確,普遍缺乏信心。所以這些進口商對于進貨的積極性不高,囤貨更是少之又少。有廣東經銷商表示,今年不敢囤貨,國際環境和市場環境都不穩定,資金周轉率不高,不會冒險,只能走一步看一部。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對于進口商而言,進來的錢變少,出去的錢變多,這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是折磨。
今年這個中秋、國慶的酒類銷售不溫不火,多地市場反映雙節銷售不如預期。在雙節銷售期間,經銷商的熱情普遍不高。這側面反映了酒類消費市場并不如我們預期的那么樂觀。
復雜的社會環境和市場環境下,市場反饋首先落在了進口葡萄酒行業,因為進口葡萄酒企業普遍缺乏品牌建設、抗風險能力弱。
與法國葡萄酒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澳洲葡萄酒強勁的增長勢頭,和澳洲葡萄酒巨頭富邑葡萄酒集團2018財年的數據非常漂亮,其在中國市場收獲頗豐。
有主要做法國葡萄酒的進口商向酒業家記者表示,大家都知道目前澳洲、智利的葡萄酒趨勢好,但是轉型談何容易?客戶群體固定、公司模式穩定,冒然轉做澳洲、智利酒會影響客群關系,而且并不一定能做好。
分析人士認為,現在還不好判斷法國酒的不振是否會進一步傳導至其他葡萄酒主產國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從行業期待來說,這樣的事情最好不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