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商行業“有節靠節,沒節造節”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除了中秋節、春節、圣誕節、情人節等中外傳統節日,“3.8女人節”、“8.3男人節”、“5.20表白日”、“七夕中國情人節”等節日紛紛被商家制造出來,形成一個又一個的購物狂歡節。當然,把“造節運動”推向高潮,全體網民為之瘋狂的要數像天貓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和京東的“6.18店慶節”。
造節現象愈演愈烈
作為酒類電商的老大,酒仙網又怎能錯過這樣的機會?就在昨日(9月9號),酒仙網先是對外發出“給你送個球”引人遐想,隨后邀請了米國球星巴雷西在9月9日當天乘坐一架直升機,攜帶一排比基尼美女為在酒仙網下單的第99位客戶送酒。美女,球星,直升機,這一連串的關鍵詞讓酒仙網的“9.9酒水狂歡節”賺足了網友的眼球。酒仙網董事長郝鴻峰表示,要把9月9日的“酒水狂歡節”確定為酒仙網乃至整個酒類行業的網購節日。
其實,酒行業通過“造節運動”搞事件營銷又豈止酒仙網一家?就在酒仙網“9.9酒水狂歡節”搞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國內酒類最大的O2O電商1919酒類直供(以下簡稱1919)通過微博和微信向酒仙網隔空喊話: “酒先(xiān)別買,好戲還在后頭!”并通過一系列頗具挑釁意味文案通過多種傳播渠道進行預熱造勢。據佳釀網記者了解,1919也正有意將9月19號打造成1919專屬的“9.19購物節”。“就在這幾天,這些畫面就能在全國各地看到了”,1919的一位公關人員這樣表示。
這樣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兩個來促進消費的節日,讓消費者也是眼花繚亂,那么為何電商這樣頻繁造節、制造賣點呢?
其實用造節來瘋狂促銷,大打廣告,球星美女送酒,買就送、滿就減等行為都是為了拉攏消費者,搶奪消費市場先機,營造自身的促銷特色,借助網絡文化實現商業化,給競爭對手施壓。大連經濟學會會長杜輝表示,造節一方面表明電商的競爭依然是低級的價格戰,另一方面造節也確實是擴大營銷的一個有效策略。此外,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電商之所以如此熱衷于造節是因為可以借助節日清庫存、促銷量,而且這類節日的市場前景仍然很廣,電商還可以借此契機進行自我宣傳、賺取利潤。
造節應符合消費需求
杜輝曾分析,在造節上,電商平臺比實體店有一系列天然優勢,覆蓋面廣、不受地域限制、操作更靈活便捷。然而頻繁的造節促銷活動,使一些消費者在節日時瘋狂購買,而節后卻引來“退貨潮”。對此,今年6月份,國家工商總局網站發布通知將開展“2015紅盾網劍專項行動”,在該通知中透露,針對電商平臺開展的類似“雙十一”一類的節假日網絡集中促銷活動,將出臺《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定》加強網絡促銷行為監管。
對于造節現象,浙江省社會科學院調研中心主任楊建華分析稱節日本來是生活中的一種儀式化慶祝,電商造節推動促銷、造勢,這無可厚非,如果把文化和表達內心情感的部分忽略,一味地把人們引導到吃喝玩樂上去,這不僅對傳統文化有害也背離了節日的初衷。
對于造節促銷有些消費者早已麻木不再追尋,而有些消費者卻樂此不疲逢節必買。對此有專家表示,電商要造節促銷量,就要真正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要從備貨、庫存、物流等多方位考慮。同時也指出,消費者正在逐步回歸理性,告別沖動消費,電商不能一味地利用簡單的時間節點造勢,要打造鮮明品牌,構建合理消費文化,準確把握顧客消費需求和支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