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中國葡萄酒市場逐步走出“調整期”的微妙時刻,進口酒已經開始伺機而動,通過積極的市場操作,強烈期待在中國市場上“再增長”。
6月10日,上海早晨落下了一場微雨。法國賓德杰思簡化股份公司在和平飯店宣布,針對中國市場推出兩個以“別致”命名的系列全新產品,交由北京佰香醇酒業有限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公司獨家代理。值得注意的是,賓德杰思的母公司是深耕中國葡萄酒市場多年的歐洲葡萄酒業首席巨頭法國卡思黛樂集團。
近兩年來,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相對沉寂。而眼下賓德杰思大張旗鼓地推動“別致”新品上市,不免引人關注:為什么會選擇在這樣一個行業性收縮和調整的時期里,為自己旗下的葡萄酒“護照”申請進入中國市場的“簽證”?在中國市場,進口酒憑什么迎接自己的“再增長”時代?
致敬290周年,卡思黛樂新品再入華
卡思黛樂選擇在上海外灘上的和平飯店召開新品發布會,有著向法國最古老葡萄酒企業賓德杰思致敬的意味。作為中國首家世界著名飯店,和平飯店即將迎來110周年的生日,與之對應的是,在法國葡萄酒傳奇重鎮波爾多,現存最古老的葡萄酒企業賓德杰思已經擁有歷史290周年。
在波爾多葡萄酒協會的企業名錄上,創立于1725年的賓德杰思公司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一家葡萄酒企業。1725年,托馬斯·巴爾頓(Thomas BARTON)先生創立自己的第一家葡萄酒貿易企業,這成為賓德杰思公司的起源。其法語名稱為“Barton&Guestier”,來自于該公司創始人巴爾頓(BARTON)家族與其早期重要合作者蓋斯提埃(GUESTIER)家族的姓氏。
1802年,托馬斯·巴爾頓先生的孫子休·巴爾頓(Hugh BARTON)執掌家業,他與波爾多著名船主丹尼爾·蓋斯提埃(Daniel GUESTIER)實現聯合,將企業名稱改為賓德杰思公司。
1986年,巴爾頓家族售出賓德杰思公司股份,先后由幾家國際酒業巨頭企業所控制。2010年,歐洲最大葡萄酒企業法國卡思黛樂(CASTEL)集團完成對賓德杰思公司的全面接管。
在創始人巴爾頓家族與其后的多家國際酒業巨頭的接力經營下,賓德杰思公司的葡萄酒業務取得了連續而長久的成功。公司葡萄酒產品早已跨出波爾多產區的范圍,與法國境內9大主要產區的250家葡萄種植商建立了合作。公司旗下擁有門類齊全而結構完整的產品線布局,其中的主力產品是來自全球多個知名的法國葡萄酒重要產區的AOC級別產品。
直到今天,這家老牌名企仍然在全球葡萄酒業界保持著充沛的活力。截至2014年底,賓德杰思公司的葡萄酒已經銷售到世界五個大洲的137個國家與地區,其中歐洲和北美各占據三分之一的份額。在美國和加拿大,賓德杰思公司的葡萄酒深受龐大的中產社會的歡迎,被視為法國葡萄酒的象征性品牌。
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副總領事馬言斌(Thomas Rollet)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稱:“賓德杰思無愧為法國葡萄酒在全球業界的杰出代表、近三個世紀的葡萄酒經營經驗,讓賓德杰思在法國葡萄酒的全球推廣進程中擁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在中國市場推出“別致”新品,這是卡思黛樂為慶祝賓德杰思創業290周年而展開的全球市場推廣計劃的一部分。這兩個新品的中文品牌分別為“別致行者”與“別致1725”。其中“別致行者”直接對應的是賓德杰思公司旗下最高端產品品牌之一“PASSEPORT”,已在歐美市場暢銷多年;而“別致1725”則是一款專為中國市場推出的紀念品牌。
中國葡萄酒市場回歸“再增長”軌道
賓德杰思公司全球營銷總監菲利普·馬里恩(Philippe MARION)對《華夏酒報》記者介紹,“PASSEPORT”一詞的中文直譯是“護照”,這與“別致行者”在國際葡萄酒貿易中的地位相吻合,屬于那些在歐洲和北美主流葡萄酒市場最受歡迎的AOC級別產品,也是法國法定產區控制(AOC)體系中代表最高品質的AOC級別。
“它們分別來自波爾多、梅多克、瑪歌等最負盛名的重要產區,風味上有著鮮明的代表性,很容易被識別。在歐洲和北美葡萄酒市場被視作典型法國風味的象征,并備受主流中產社會的歡迎。”菲利普·馬里恩說,這也是繼賓德杰思自2011年首次登陸中國以來,第二項重大舉措。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兩年里,中國葡萄酒市場正經歷著一個調整階段,消費整體降溫,并且一些偏重奢華消費的葡萄酒產品遭遇到了嚴峻的市場局勢。在這種形勢之下,賓德杰思高調推出面向中國市場的全新產品系列,尤其是其中還包括有“別致·行者”這樣的主流市場高端品牌,時機選擇是否恰當呢?菲利普·馬里恩則認為“非常恰當”。
事實上,記者也了解到,創業290周年并不是他們選擇在今年推出新品的唯一原因,甚至不是主要原因。而是基于賓德杰思公司對中國葡萄酒市場發展趨勢的一項重要預判:這個全球范圍內最具潛力的新興市場,即將迎來一個“再增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