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一系列讓業內咋舌的價格暴漲暴跌之后,貴州醇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醇酒業”)又曝出換人消息。記者從貴州醇酒業有限公司銷售公司總經理葛彬處獲悉,在擔任貴州醇酒業董事長僅83天后,李風云將辭去貴州醇酒業董事長一職。有消息稱,接任的是湖北枝江酒業有限公司新任總裁張春雷。對于盛傳的李風云離職原因為“前期維維股份給團隊的股權承諾無法兌現”,葛彬也表示“基本屬實”。事實上,維維股份此前對貴州醇酒業也曾抱有很高的業績期待,但事與愿違,貴州醇酒業反而成為維維股份的一大包袱。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不到3個月,包括董事長在內的高管團隊更替,對貴州醇酒業來說可謂一大打擊。而接連換帥,對維維股份旗下兩家白酒企業來說,不僅影響未來的發展,更對品牌影響力造成損耗。
新帥辭職
2017年4月剛剛走馬上任的貴州醇酒業董事長李風云被曝出將從貴州醇酒業離職的消息。此外,作為李風云團隊核心成員之一的葛彬透露,目前團隊已經有了新去向,但具體目標尚不方便透露。
李風云在白酒行業浸淫多年,先后在江蘇雙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洋河股份公司擔任高管,后來又創辦了“買買圈”,成為酒水行業“O2O模式引導者”,兩年后再次打造了酒水類B2B平臺鏈端網。因酒企從業經歷豐富,李風云出任貴州醇酒業董事長一職的消息傳出時,被業內認為是維維股份希望借白酒行業復蘇的機遇,重振酒水業務。
不過,僅僅83天,剛剛上任的李風云團隊便將從貴州醇酒業“撤離”。業內人士表示,因為市場政策的滯后性等因素,李風云團隊的各項計劃尚未得以實施,這對貴州醇酒業本身的發展來說并不是好事。
另有業內人士透露,李風云團隊的離職是由于前期條件沒談妥。一方面,職業經理人團隊對維維股份做出的業績承諾未能實現,沒能達到企業的要求;另一方面,維維股份以此為理由,未兌現此前協議中簽訂的條款。其中,業績要求不只是銷售業績,還包括新產品開發、經銷商渠道、第三方資源、銷售公司組建速度等方面的表現。
上述人士表示,維維股份與李風云團隊對貴州醇品牌塑造、下一步發展戰略等大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在具體落地執行層面,可能牽涉到一些矛盾。例如,貴州醇此前的價格風波實則是典型的炒作,從執行團隊來說,這種炒作對提高貴州醇的曝光度是有好處的,但從企業角度來說,這種行為有惡意炒作的嫌疑,有損企業的美譽度和品牌價值。此外,在分公司開拓市場、費用審批和權限上,李風云團隊與維維股份之間也出現了一定的摩擦。
策略頻出
事實上,李風云雖任職期限很短,但對貴州醇酒業造成了不小的影響。4月15日,掌舵貴州醇酒業不足半個月的李風云便做出了引發業內討論的舉措,即經典裝35度貴州醇(1×12瓶)的經銷商開票價由原來的17元/瓶,調整為230元/瓶,提價幅度高達13倍。貴州醇酒業高層管理人員表示,“公司從內到外認為,這款酒價值其實是被低估的,一直是以虧損的狀態在賣”,因此漲價是合情合理之舉。
大幅提價后僅20天左右,貴州醇酒業又祭出大砍價新政,再次引起業內關注。貴州醇酒業將貴州醇大品醬香市場零售價每500毫升由880元調減到368元,小窖原漿(1公斤裝醬香)市場零售價每500毫升680元調減到328元,貴州精神市場零售價每500毫升620元減到278元。每款產品都是腰斬式降價。針對這次“跳樓式”砍價,葛彬告訴記者,這幾款產品降價是因為公司認為貴州醇自身產品價值無法支撐此前的價格,調價是為讓產品回歸本身價值。
這種暴漲暴跌的行為被多位業內專家解讀為炒作行為。白酒營銷專家晉育峰指出,這幾款酒并不是貴州醇酒業的核心產品,漲價或降價其實都不會對貴州醇酒業的產品銷售造成實質性的影響,這更多的是李風云上任之后提高貴州醇曝光度的方式。山東溫河王酒業集團總經理肖竹青則直言,貴州醇酒業這種行為違背了市場原理,消費者是不會認可的,這種價格變動實際上是出于品牌炒作的目的。
除了令業內頗為大跌眼鏡的價格變動舉措之外,記者此前還曾從貴州醇酒業獲悉,近期計劃于北京市場推出一款定制新品。但目前來看,新品策略或將擱淺。
實際上,維維股份也曾對貴州醇酒業抱有不小的期待。據悉,2013年,維維股份曾將集團旗下高管唐士軍、張春雷空降貴州醇酒業,并清理產品線,僅保留5款老產品,同時推出新產品系列。時任貴州醇酒業副總經理的侯先圣曾表示,2013年貴州醇酒業的銷售目標是2億元,2014年是3億元,2015年達到5億元。
事與愿違,貴州醇酒業的業績卻慘狀連連。貴州醇酒業2013-2016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669.81萬元、1.02億元、7244萬元、6606萬元,遠未達到維維股份的業績期許。
前景堪憂
有消息稱,接任李風云職務的是枝江酒業總裁張春雷,而張春雷是此前與李風云同時上任的新總裁。公開資料顯示,張春雷曾先后擔任湖北枝江酒業、貴州醇酒業的高管,可謂維維股份酒業板塊的老將。
這樣的人事調動相當于兩家酒企同時更換高層管理人員。白酒行業分析專家蔡學飛指出,如今的狀況實際上表明,之前維維股份高管與戰略的調整被證明失敗了。這本身是很大的傷害,而一次又一次地人員調整,其實是在消耗枝江酒業和貴州醇酒業的品牌價值,消耗內部原有的經銷商價值和產品勢能,對兩家酒企來說影響“非常惡劣”。
蔡學飛進一步分析,其實對貴州醇酒業來說,更嚴峻的問題是公司整體的運營環境非常不好。維維股份實際上對貴州醇酒業的業績非常不滿,但就整個市場層面來看,貴州醇酒業實際上沒有積極的動作和調整,遠未達到此前提出的“重新做大做強”、“重新回歸中國白酒主流市場”等層面,目前還處于內部整合階段。因此,對貴州醇酒業來說,未來之路任重而道遠。
晉育峰直言,不看好維維股份的白酒板塊發展前景,首先枝江酒業鼎盛時期銷售達20多億元,如今并沒有明顯增長;而貴州醇酒業“半死不活”的狀態也并未因維維股份的收購而有所改變,反而表現越發糟糕。因此,嚴格來說,維維股份在白酒板塊的投資其實是失敗的。
記者翻閱維維股份年報發現,枝江酒業自2011-2016年的營收呈現持續下跌的態勢,從接近20億元一路下滑至8.45億元。而貴州醇酒業被維維股份收入囊中之后,一直未轉虧為盈,2012-2016年的凈虧損分別為1297萬元、8822萬元、5682萬元和4920萬元、4907萬元。
晉育峰表示,當年以僅3億元的代價收購了枝江酒業,從投資回報角度來說,維維股份并未虧損。但維維股份進入一個新的產業領域,而這個產業領域在過去的十年間,并沒有為集團做出更大貢獻,并且在集團的貢獻度和權重、銷售貢獻、營收占比沒有明顯的提升,從這個角度來說,維維股份的布局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