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白酒行業的新一輪發展,圍繞主產業的附屬產業也必將進一步裂變與分化,基礎化向多元化裂變、多元化向專業化發展,專業化向規;。一項目帶一產業,一產業帶一集群,一集群帶一生態圈。這是產業鏈裂變分化所形成的白酒大產業格局。
自由競爭的格局將持續存在
行業集中度用來衡量企業的數目和相對規模的差異,是市場勢力的重要量化指標。數據顯示,2016年規模以上白酒企業1578家,其中虧損企業113家,虧損面為7.16%。19家白酒上市同樣懸殊巨大。分析認為,白酒行業面臨新一輪的洗牌,兼并重組將成新常態趨勢。
1、從行業集中度角度分析。2016年上市白酒酒企排名前四的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四家企業白酒板塊的整體業績為888.93億元,占據全行業的14.5%。加上古井貢酒、順鑫農業(白酒)、山西汾酒與迎駕貢酒的186.64億元,上市酒企前八的企業總值是1075.57億元,占據全行業的17.55%。綜合19家白酒上市公司營收占全行業比例20.35%。盡管上市公司的業績在全行業占有絕對優勢,形成明顯的80/20現象。根據美國經濟學家貝恩和日本通產省對產業集中度的劃分標準,離行業30%的寡頭壟斷參數尚有距離。所以,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自由競爭的格局還會在白酒持續存在。
2、從上市公司現狀分析。中國酒協制定的白酒“十三五”規劃是到2020年銷售收入達到12938億元,比2015年9229.17億元增長40.19%。到2020年,白酒行業產量為1580萬千,比2015年1312.8萬千升增長20.35%,年均復合增長3.77%;銷售收入達到7800億元,比2015年5558.86億元增長40.32%,年均復合增長7.01%。按照2016年的“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白酒平均增速10.07%來測算,到2020年整個白酒7800億元的目標規劃有望改寫。即便不依據改寫后的數值,依據目前7800億元的的基數來計算,30%的的產值也就是2340億元。茅臺“十三五”規劃保守是650億元,目標700億元。五糧液目標是550億元。兩個龍頭的累加是1250億元。行業應該認識到,即使洋河與瀘州不拖后腿,但是彌補近千億的落差尚有不小的困難。而且應該看到,盡管瀘州自2015年6月已經交棒,但是旗下眾多產品的改良與渠道改良效果尚待驗證。而洋河股份目前已經遭遇品牌與市場的雙重天花板。在排名之后的后四位古井貢酒、順鑫農業(白酒)、山西汾酒與迎駕貢酒,同樣面臨不同程度的瓶頸,在行業復蘇前提下,持續增長沒有較大懸念,保持高度、快速增長值得跟進。在未來的三年里有否業界黑馬闖入創造傳奇,改寫行業格局還存在較多不確定與未知。
3、從白酒的行業屬性來看。中國白酒是歷史文化與社會生產的產物,白酒文化更是流傳了上千年,其工藝的多樣性、復雜性形成了中國白酒香型的豐富性。中國白酒各自釀造區域獨特的地理大環境,決定了各自釀造主體功能微生物群系的獨特性,這些又形成了風格獨特的釀造工藝及其不同的釀造機理,所以深奧的釀造科學體系也就形成了中國白酒產品的風格迥異不同特色。到目前為止,歷史的傳承與歲月的積淀形成了清香型、濃香型、醬香型、米香型、兼香型等12種香型白酒并立的局面。作為一種生活元素,白酒很大程度上寄托了人們對地域文化的一種人文情節。在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與多種族文化融合的社會環境下,長期以來形成中國白酒產業文化的百花齊放與百家爭鳴格局在短期難以改變。
4、白酒行業的競爭是一場綜合實力的抗爭。從橫向上分析,企業戰略、組織機構、產品結構、市場策略、配套體系是企業基礎的資源構架,國內白酒企業似乎都具備這些必備的要義。但是從縱向上看,戰略方向的偏差、組織內部的消耗、產品結構的主次、市場策略的匹配與配套資源的完善才是白酒企業市場對抗與競爭的不敗的秘籍。白酒行業屬于完全競爭性的行業,行業的市場化程度高,市場競爭激烈。從全國市場來看,企業競爭優勢來源于自身品牌的影響力、產品風格以及營銷運作模式。在單一區域市場,企業的競爭優勢則取決于企業在該區域的品牌影響力、區域消費者的認同度和綜合營銷力。
綜合判斷,盡管近年來由于投資與消費的互動頻率加大,消費持續高漲,消費環境有所改善。但參照于中國白酒特殊的文化與商品雙重因素,短期內尚難以形成寡頭壟斷格局。未來一段時間里,自由競爭的格局在中國白酒行業將會持續存在。這給撲朔迷離的中國白酒對于2017財年乃至未來的“十三五”增加了更多的未知與變數。
2020中國白酒行業前景預測
從行業走勢來看,隨著未來消費需求的改善和升級,中國高端及次高端白酒的銷量占比有望大幅增加,低端酒銷費被次高端和高端白酒擠壓。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人均烈酒消費量為4.34 升,超過世界約 3 升的平均水平。中國白酒消費中,600 元/升以上的高端白酒占 1.6%(限制三公消費之前為 2.1%),200-600 元/升的白酒銷量占 2.4%(限制三公消費之前為 3.1%),即 200 元/升以上白酒消費量占 4%的份額。高端伏特加酒在德國和法國的占比分別為12.5%和 9.4%,高端酒消費占比遠遠超過中國,所以中國高端酒消費未來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但是由于高端白酒的稀缺性和產能限制,600 元以上高端白酒需求將會持續增加,未來價格增速將遠大于銷量增速,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而其中一部分未能得到滿足的需求將轉移到次高端白酒,帶來次高端白酒需求的增加,估計未來將有 20%的需求會向下轉移,對應著至少100 億元的空間。300 元以下的市場空間有接近5000億元的份額,其中 200-300 元的中高端市場模近千億,如果未來有 20%的消費者實現消費升級,可以給次高端白酒帶來至少 200 億的需求增量。未來次高端白酒市場保守估計有 300 億左右的市場增量。
隨著消費升級下新一輪的行業回暖與名酒復蘇,筆者判斷表現在市場端的行業走勢大致呈現以下幾點特點:
1、名酒將繼續領跑。2015年度茅臺高層更換、同年瀘州老窖交棒、水井坊高管團隊履新、郎酒的戰略重構也在2015年度完成。2016沱牌舍得混改完成。2017年成都96屆春糖期間,五糧液換帥,汾酒高管也是在此期間到崗。組織架構是企業經營的基礎,這些名酒的組織架構的調整直接帶來新一輪行業變革:茅臺的大醬香構想、郎酒的標桿企業的愿景、水井坊省代模式的戰略回歸,組織戰略的確立帶來經營戰略的重構,經營戰略的推進進而驅動產品戰略的升級。2017年上半年,洋河夢之藍手工班1688元的定價出爐;定價999元的金裝五糧液悄然進入五糧液專賣店銷售;郎酒也將青花郎出廠價提高百元,其市場零售價已超1000元。這是名酒陣營自2013年調整期以來的產品系統與產品戰略的一次重大調整,是協同名酒品牌戰略與市場戰略配置的一個積極信號。從品牌層面上看,茅臺與洋河入選“2017國家品牌計劃合作伙伴”、郎酒的青花盛宴中國高端醬香鑒賞薈活動已經全國鋪開、迅速推進。名酒將繼續領跑全行業已成常態化。
2、競爭將持續加劇。茅臺曾提出2017年實現600億收入目標,同比增長約20%。茅臺在“十三五”規劃中還提出了千億銷售愿景。與茅臺集團一樣,五糧液也制定了“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股份公司要實現550億銷售規模,集團公司在2020年要突破1000億規模。茅臺和五糧液集團的“十三五”銷售目標都劍指千億。2016年度茅臺酒類板塊實現銷售399億元,距離2020年700億元尚差400億元的目標,五糧液的550億元規劃還有300億元愿景。以2016年的基數推理,茅臺、五糧液就是到“十三五”還要再增加700億元的產值,相當于3500個規模化企業。而據國家統計局發布2016年行業數據,截止到本年度行業的規模化企業只有1578家。即便樂觀估計行業復合增長會有所提高,但是按照茅臺、五糧液的增長規劃倒推,也就意味著要吃掉至少相當的企業。隨著城市人員的流動性增大品牌教育成本逐步升高,一些規模小、步子慢、思想老的縣域小酒廠將面臨嚴峻生死考驗。隨著競爭加劇,未來白酒行業將呈現明顯的冰火兩重天。
3、銷售渠道持續下沉。白酒“十年黃金期”營銷之術推陳出新,由“盤中盤”模式到“后備箱工程”,由“一桌式品鑒”到“品牌顧問”大量的營銷戰術應用于名酒行業。這種畸形的刺激消費需求把團購也放大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那個階段,團購幾乎成為高端白酒核心的銷售方式。當政府的禁止“三公消費”與“八項規定”的政策出臺,高端名酒的出口受阻、渠道乏力、消費低迷等現象集中爆發,黃金十年的亂象給一度高漲的高端白酒造成錯覺波及與影響了整個調整期。2017年,以茅臺為首的行業龍頭,已經意識到長期經營的投機弊端,開始已全新的思維審視與規劃未來的醬香布局,在以“建網絡 抓陳列 搞促銷”九字方針的指導下,開始著手布局旗下的醬香系列。這是繼洋河之后,全國性名酒重要的轉型之舉。參照瀘州老窖的大單品兵團作戰、水井坊的核心門店建設,伴隨著名酒渠道的下沉,以行業領軍品牌為首的名酒陣營迎來了被動迎合到主動控制的戰略轉型。
不同于白酒“十年黃金期”的是,經歷過三年調整期過后的中國白酒,此次以名酒為引領的白酒新一輪發展是一次更加務實型的轉變。從思想到思路,從規劃到行動,無不體現了礪練之后的成熟與理性。此次的發展,在以茅臺、五糧液為首的行業龍頭重啟品牌、香型、市場新秩序的大背景下,也必將會重構“十三五”后的2020中國白酒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