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業深度調整之下,部分二線和區域白酒企業正在遭受空前的壓力:市場增長乏力、經營情況惡化、資本化道路困境重重...而作為重資產的酒類生產企業,白酒企業往往又身系數錢一線員工的生活來源,因此這些二三線和區域型白酒企業的未來,頗受關注。
日前,曾在行業內嶄露頭角的四川紅樓夢酒業和高洲酒業,在經營困境之下,都呼喚產權重組:中鐵建業從平安信托中競買到了紅樓夢酒業的債權包,高洲酒業則在政府幫扶領導小組的指導下開展資產評估的同時開展自救行動。
紅樓夢酒業上市夢碎,平安信托脫手債權
據重慶晚報報道,中鐵建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建業)于日前在上海經過數輪競價,最終按中國平安信托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信托)制定的競價規則,以最高價從平安信托手中成功競買到紅樓夢酒業的債權包。
追溯平安信托入股紅樓夢酒業歷史可以發現。早在,2013年10月23日,紅樓夢酒業與中國平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信托將以5億元現金形式入股紅樓夢酒業。入股完成后,平安方面持有25%股權。
彼時,對于入股紅樓夢酒業,時任平安信托常務副總的張禮慶稱,此次戰略協議的正式簽署,標志著中國平安一只腳踏進了川酒這個“白酒金三角”,并希望紅樓夢酒業進入中國白酒的第一方陣。
2013年白酒行業剛剛經過2012年開始的行業深度調整的重創,平安信托選擇此時入股紅樓夢酒可謂是“抄底”。而也有業內人士猜測,平安信托入股紅樓夢酒業也有意協助紅樓夢酒業完成上市。
根據紅樓夢酒業董事長萬文彬的說法,當時公司的IPO計劃已經正式啟動,公司謀劃在未來三到五年發行股票上市,平安已有40人的團隊入駐公司,幫助解決在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問題。
根據當時雙方合作發布的資料也顯示,平安入股后,將對紅樓夢酒業在資金、資源、市場、品牌等方面進行多元化深度整合,主要包括品牌和網絡等方面的建設,以及銷售渠道建設等。
但此后,白酒行業深度調整依然深化,而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紅樓夢酒業雖然依托紅樓夢酒業這一品牌資源,但在市場上成功的舉動并不多,先后嘗試與酒仙網推出互聯網定制酒、在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發布交易產品,以及與其他合作伙伴開發產品等形式,但未能取得明顯成效。同時,紅樓夢酒業的上市計劃也未能按照計劃展開。
而平安信托轉讓紅樓夢酒業債權包信息已經披露,也引起了其他企業的關注。其中,中鐵建業在獲悉平安信托有意轉讓紅樓夢酒業債權包這一信息后,積極行動與紅樓夢酒業進行接觸,走訪了解紅樓夢酒業部分債權人,并實地考察了紅樓夢酒業生產、發展現狀。經過中鐵建業多方考察、全面研究、綜合評估后,最終確定參與紅樓夢酒業債權包的競,并以最高價格中標。
中鐵建業公司負責人高鵬表示,紅樓夢酒業位于中國酒都宜賓,有強大的區域優勢;紅樓夢品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今年3月瀘州舉辦的2016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上,省長尹力在發言中強調加大對白酒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為四川白酒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白酒行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及難得的發展機遇”高鵬說,紅樓夢酒業的發展潛力和自然稟賦是吸引中鐵建業競買債權包和實施產權重組的重要籌碼。下一步,將成立債權委員會,清理資產,加大在技術、管理、市場營銷方面的創新力度,拓展文化、旅游、養生產業。
高洲酒業:在政府幫扶領導小組指導下資產評估、自救
與紅樓夢酒業相同情況的還有高洲酒業。根據宜賓新聞網信息顯示,日前四川高縣四大班子集體調研高洲酒業,會上有關領導表示繼續成立高洲酒業幫扶領導小組,限時半月之內制訂好兩大方案:縣政府的幫扶方案和高洲酒業的自救方案。
同時,會議要求,由縣財政出資,聘請資質高、信用優、有權威的第三方對高洲酒業進行全面的資產評估;高洲酒業要繼續保持生產自救的良好態勢。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地方政府積極引導高洲酒業脫離困境。早在2014年,據糖酒快訊報道,高洲酒業彼時已經在平安銀行處欠有不少貸款,急需資金。當時,在地方政府的穿針引線下,推動獻王集團和高州酒業初步簽訂了合作協議,雙方在基礎酒生產銷售上開展深入合作。
而據酒業家報道,查詢高洲酒業股權出質登記信息獲悉,高洲酒業董事長楊永詳、副董事長田禮剛等全部16位個人股東均作為出質人,出質金額不等,質權人都是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
報道稱,大擴張之下,資金鏈危機凸顯,不過高洲酒業日前正加快引進資金的步伐,有消息顯示,2014年11月11日至12日,高洲酒業在其總部召開了“戰略投資與品牌策劃”研討會議,通過兩天的會議研討,已與投資機構達成了戰略投資合作意向。據消息稱,此次引進戰略投資,將為高洲酒業的發展注入多達10億元的資金。
但一年多過去以后,高洲酒業的困境依然沒有擺脫,地方政府則持續推動引導企業脫困。
酒業進入淘汰和并購潮前期,重資產的酒企何去何從
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以來,不僅僅是紅樓夢酒業和高洲酒業,實際上諸多二三線和區域性白酒企業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在這種危機之下,企業市場營銷遭遇斷崖式下滑,企業層面的市場營銷支持措施出現斷檔或者延遲報銷,進而加劇了企業和經銷商庫存快速增長,而反過來再次壓迫企業的資金鏈,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
業內人士分析,酒行業經歷了黃金十年之后,白酒生產領域盲目擴張,最終導致了產能過剩,而高增長時期企業以促銷推動終端庫存和高端白酒價格嚴重脫離價值,遭遇政府反腐政策后,最終造成了缺乏競爭力的二三線企業和區域性白酒企業進入市場困境。而從行業供求格局以及趨勢來看,行業供大于求已成定局,行業將進入淘汰落后產能和企業,優質企業并購其他企業的階段,未來缺乏競爭力的白酒企業或將被其他企業并購,參考啤酒行業的并購原則,成為一個區域性生產基地或者區域性酒廠,或者將直接被市場所淘汰破產。
對于后一種可能,該人士同時指出,由于作為重資產的酒類生產企業,白酒企業往往又身系數錢一線員工的生活來源,這又往往涉及到地方的民生問題,而且白酒企業在部分不發達地區也充當著利稅大戶的角色,因此在不少地區地方政府或將引導企業進行股權改革以持續發展,但是,白酒企業本身不是民生必需的產業,不排除在有的地區,白酒企業最終被選擇市場化淘汰,或者壓縮到具體的本地市場,通過本地市場的營收為企業獲取發展資金,從而進行自救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