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號稱全國最大原酒企業的宜賓市高洲酒業,正在當地政府高縣的幫扶下,進行著“自救”。高洲酒業曾被譽為站在不少名酒背后的巨人。在2012年,該公司啟動投資24億元、新增10萬噸白酒項目,并提出力爭2015年成功上市。但現在,“公司的資產評估、重組工作正在進行之中”。曾經號稱全國最大原酒企業的宜賓市高洲酒業,正在當地政府高縣的幫扶下,進行著“自救”。
高洲酒業曾被譽為站在不少名酒背后的巨人。在2012年,該公司啟動投資24億元、新增10萬噸白酒項目,并提出力爭2015年成功上市。但現在,“公司的資產評估、重組工作正在進行之中”。該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對于具體細節企業高層都諱莫如深。
記者了解到,占據全國濃香型原酒市場近乎90%在四川區域內,以宜賓、瀘州和德陽的綿竹等地為主的原酒生產基地中,在白酒市場的深度調整期,已經有眾多中小原酒生產企業停產或是出售,同時因前幾年迅速擴張所引發的原酒庫存,正如“堰塞湖”般高懸行業頂部。
“當前的白酒行業復蘇跡象應該是假象。”曾擔任中國白酒金三角(四川公司)總經理楊習章表示,當前白酒市場對于上游原酒的產能拉動不足,對于消費者的消費拉動同樣不足,“較長時期內都不容樂觀。”百億擴張夢在宜賓市180余家規模以上酒類食品企業中,高洲酒業的地位緊隨五糧液處于第一梯隊。據其官網介紹,目前企業已經發展為“占地2000余畝,員工6000余人,年產基礎酒能力10萬噸,儲酒能力15萬噸,成品酒包裝能力12萬噸,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
2013年春季糖酒會期間,當地一位政府領導提出,高洲酒業要堅定不移地實施“規模、品牌、資本市場”三大戰略,打造百億白酒工業產業園區。那時,高洲酒業的擴張已經開始。其公司董事長楊永祥對外宣布,將投資24億元,技改擴能10萬噸白酒規模,使年產規模達到20萬噸。“‘十二五’期間,高縣將建成全國最大的白酒基礎酒基地,高洲酒業爭取創建國家級名牌產品,力爭2015年成功上市。”
“高洲酒業發展很快,但他們是通過高負債來推動的。”一位熟悉高洲酒業的行業人士透露說,高洲酒業開始做原酒,后來又做瓶裝酒,折騰了好多品牌,但最后只有金潭玉液借助一系列的推廣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后來的“八項規定”和塑化劑事件使得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但是高洲酒業的擴張步伐并未停止。記者注意到,宜賓市公布的2015年重點項目計劃表里,作為名優白酒產業基地建設項目,高洲酒業以16億元的總投資位列第一。該公司的“主業配套工程技改項目”于2013年3月啟動,截至2014年末投資已經超過10億元。主要內容包括“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建設粉碎中心、制曲中心以及配套設施等”。與之前所稱的24億元已投資已經縮水不少。
對于16億元的資金來源,記者聯系高洲酒業相關負責人田小華,他以楊永祥出差為由未給與回復,表示“年底再說”。而楊永祥秘書袁女士同樣未給與本報回復。幫扶與自救在高洲酒業諸多光環的背后,卻舉步維艱。“高洲酒業雖然很大,但主要做貼牌和原酒銷售,屬于粗放的經營模式,”白酒行業觀察家鐵犁表示,在當前市場行情下,原酒企業日子都不好過,尤其高洲酒業經過之前的大肆擴張,導致資金壓力比較大。
記者注意到,與高洲酒業同步擴張的還有敘府酒業、紅樓夢酒業等萬噸級原酒生產項目。其中,紅樓夢酒業當時從1萬噸擴張到5萬噸,但如今因為債務危機也不得不走上重組的路子。即使如此,在2015年和2016年宜賓市的重點項目表上,名優白酒產業發展基地的總投資分別為35.929億元和13.2億元,涉及五糧液、敘府、高洲酒業、龍泉酒業、酒魂酒等多個酒企,均為技改項目。
現在,高洲酒業的擴張步伐不得不暫緩下來,實施“自救”。之前有媒體查詢高洲酒業股權出質登記信息獲悉,高洲酒業董事長楊永詳、副董事長田禮剛等全部16位個人股東均作為出質人,出質金額不等,質權人都是平安銀行成都分行,總額達6億元。就此,記者未能從高洲酒業和平安銀行成都分行求證到。
不過,高縣政府以縣長擔任小組的“幫扶”計劃已經開始:要求縣級相關部門、金融機構要大力支持,同時由縣財政局出資邀請第三方評估機構進入,進行清產核資,全面摸清高洲酒業家底。“政府在做政府層面的工作,企業自救還得靠市場。”高縣縣長黃修國不愿透露目前的進展情況。
實際上這樣的幫扶在整個宜賓市已然展開。宜賓市利用“原酒質押貸款”“窖池抵押貸款”等融資模式,致力于幫助企業解決調整期的融資困難,設立了“宜賓市白酒企業互助資金”和“宜賓市食品企業互助資金”。同時,宜賓市財政出資1億元注資宜賓和正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專門用于白酒企業融資擔保,重點用于解決白酒企業融資難問題,鼓勵宜賓市內白酒企業引進戰略合作者抱團發展。堰塞湖高懸梳理白酒上市企業2015年財報可以發現,近八成上市酒企的存貨呈現上升趨勢。貴州茅臺2015年期末存貨180.13億元,而茅臺去年的營收為326.6億元,即其存貨價值已經將近全年營收的一半。
此外,7月5日宣布實施戰略重組的沱牌舍得,去年營收為11.56億元,但其期末存貨高達21.18億元。其凈利潤更是從2012年的最高峰3.7億元下滑到去年的700萬元。
據了解,存貨包括原材料、自制半成品、庫存商品、周轉材料等,并不包括渠道庫存。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宜賓、瀘州、綿竹等地的原酒生產企業,有眾多中小企業已經轉讓或是壓縮產量。
綿竹一家大型酒廠負責人介紹說,該廠最高峰時年產原酒達3萬噸,而現在只有18000噸,同時原來的釀酒期從八九十天不得不拉長到現在的120天。目前綿竹的酒企都面臨這樣的問題,雖然有的停產了但是庫存量還是非常之大,另外原來在四川采購原酒的外地酒廠,也因為要消化自己的庫存而減少或者停止了采購。
“與經濟鏈密切關聯的白酒行業,還難以談到復蘇。”楊習章表示,現在白酒市場對于上游原酒企業和終端消費者兩端都拉不動,只是經銷商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才逐步消化完了自己的庫存。
此外,為了推動原酒企業走出困境,去年11月,全國首只以原酒為標的物的投資基金——四川發展純糧原酒股權投資基金在瀘州揭牌成立。
“但是原酒的融資功能已經大不如以前。”一位白酒老板無奈地說,為了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他不得不在成都四處奔波尋找資金,要不然企業只有轉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