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復蘇,提升酒企漲價轉移成本信心
2012年"三公消費"等政策出臺,高端白酒需求下降后,價格進入低迷狀態。經過調整期,白酒近年呈現復蘇態勢。
2018年,白酒尤其高端白酒市場銷量上升。今年一季度,大部分白酒企業更是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茅臺、五糧液等頭部企業業績更是呈現高增長態勢。銷量增加,銷售收入上升,提升了白酒漲價的信心。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近幾年房地產價格上漲,終端超市、批發部會把房租壓力通過陳列費、促銷費等名義轉嫁給酒廠,酒廠通過漲價來應對這些支出。"山東溫和酒業集團總經理肖竹青稱。
近年,白酒行業的人力、物流運輸、包裝、宣傳、原料等成本上升。如,“2019年,茅臺曾經傳出漲薪的消息,五糧液也在進行薪酬改革。”
勁牌公司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勁酒的生產成本大幅提升,為保證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可持續發展,適當上調中國勁酒系列產品的價格。
國開證券分析師黃婧認為,目前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等公司的主要高端產品均價基本調整至1000元,后續茅臺的一批價格不斷走高將為這些公司帶來利潤空間。整體來看,核心名優酒企的提價大概率順利執行,今年二季度業績或能保持較高增長。
誰漲得快,誰死得快?
現實中,酒企品牌“更上一層樓”,并不是那么容易。
前瞻產業研究院一份報告指出,目前茅臺、五糧液等所在的高端白酒市場,競爭格局更為穩定。劍南春、郎酒、水井坊、汾酒、舍得酒業、酒鬼酒、洋河等次高端白酒市場排名還沒確定,競爭格局存在一定變數。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直言,如果品牌的高度、品質、工藝上不去,綜合實力不到位的話,“誰漲得快,誰死得快。”
“中國白酒產業集中度已經獲得很大程度提升,TOP8白酒企業營收已經超過25%,凈利潤已經高達80%”,白酒產業研究專家王傳才認為,未來3-4年,中國白酒產業將進一步向TOP4集中,白酒競爭進入到高水平寡頭性競爭時代。隨著高端白酒行業競爭更加激烈,高端白酒門檻已經從10億元/年營收邁向30億/年營收。
“白酒行業分化趨勢明顯,大量的缺乏品牌優勢的區域中小型酒企實際上不僅沒有提價,而且因為名酒的渠道下沉與擠壓,還在繼續降價,生存環境惡化。”蔡學飛說。
漲價潮會何時結束,倒逼茅臺漲價?
蔡學飛表示,由于千元價格帶本身的高價位,白酒漲價潮進入下半年會有一個消化期,特別是名酒對于市場的梳理與鞏固,決定了消費旺季價格的堅挺程度。
目前五糧液零售指導價已達到1399元。有人擔心,會不會倒逼茅臺調價?
在5月29日舉行的貴州茅臺股東大會上,茅臺集團董事長李保芳指出,茅臺酒不僅是一個商品,所以價格要慎之又慎,目前根本沒有考慮動價,近期更是沒有必要,現在1499元還是比較合理的區間。至于市場上單瓶茅臺酒價格超2000元的現象,會提升自營店的供應量,提高市場供貨。
茅臺市場指導價“按兵不動”,“整個白酒漲價潮料在七月份基本上會結束。”朱丹蓬分析,“因為七月開始到中秋、國慶,白酒利好節日開始到來,他們不敢漲了,只不過就是通過三個淡月來進行調價。”
“消費者消費習慣在改變,更多消費者理性消費白酒,不再豪飲。很多消費者改喝紅酒或黃酒保健酒。”肖竹青表示,考慮到這個因素,白酒漲價背后并沒有強勁的需求支撐。
“目前消費者還處在適應期。”在蔡學飛看來,名酒本身就是社交屬性,屬于面子消費,價格決定價值,一線名酒的提價由于有品牌基礎,以及控量、斷貨等保障措施,消費者接受度依然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