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以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企業開始出現量價齊升,以此為標志,行業性回暖的信號已經釋放出來。
從2012年開始,行業進入了5年的調整期。經過5年的調整與回歸,白酒行業又迎來了新一輪的戰略機遇期。 在這樣的形勢下,地產酒企業要突圍發展,必須正確把握這輪行業回暖后的發展特點和規律,抓住機遇實現發展新突破。
本輪行業發展的特征和規律
少數企業的春天,多數企業“末日”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上輪黃金十年是行業性的,是行業總體規模增長的十年,也是“普漲”的黃金十年,從數據看,2003年全國白酒產量是303萬千升,而2012年全國白酒產量是1260萬千升,產量增長4倍。2003年全國白酒產值380億,而2012年全國白酒產值5600億,產值增長11倍多。
未來,行業“普漲”的機會將不復存在,而是從“擴容式增長”轉變為“擠壓式增長”。過去是你長我也長,現在是我長你下滑。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什么樣的企業會迎來春天?戰略重構的企業。過去因為行業的普漲,大家都有機會,全國形勢一片大好。未來,是擠壓式增長,我增長你下滑。過去企業的戰略是“不見兔子不撒鷹”,沒有戰略性冒險,就穩賺不賠。未來的企業戰略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企業沒有戰略性冒險就無法抓住戰略機會。
2017年是中國白酒企業分水嶺,中國白酒企業未來必將出現經濟學里的“馬太效應”。也就是說好的企業會越來越好,發展不到的企業會越來越差,直至最后消失。
品質是地產酒成長的唯一驅動力
毋庸置疑,一線名酒的核心競爭力是品牌,而且一線名酒的品牌力是地產酒無法超越的。
白酒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具有物質和精神雙重屬性。我們說,白酒是物質化了的精神產品。
同時,從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角度看,白酒在商務場所屬于面子消費,這就是白酒的品牌價值所在。而白酒在溝通場所屬于情感類的精神消費,這就是白酒的品質價值所在。
從目前看,600元/瓶以上的白酒進入高度壟斷期,也是基于面子消費。2012年開始,高端酒就是茅臺,五糧液,國窖1575,汾酒,洋河和古井屬于第二梯隊,很難在全國高端白酒市場中取得市場地位和份額。地產酒以物美價廉和物超所值備受消費者喜愛。尤其是地產酒的“天時,地利,人和”的屬性,是地產酒品質屬性的基礎。
相比全國一線名酒,地產酒在未來很容易形成比較競爭優勢。因為一線名酒就是基于面子消費,走“品牌化,規;I化”戰略路徑,而地產酒基于情感消費,走“去品牌化,去規;,去工業化”的戰略路徑。我們一直強調,地產酒就是賣酒,通過生態酒莊建設,完成品質戰略體系構建,實現口碑營銷。
這一點,河南滑縣道口大曲酒廠的成功案例就是有力的證明。
2012年,河南滑縣道口酒廠(原滑縣冰堂春酒廠)改制,現任董事長康百旺接手酒廠之前,康百旺是一個白酒經銷商,主要經營金銀劍南春系列產品,后來經銷賴茅。年營業額高峰期近兩個億。
接手之后,找到筆者為其做品牌營銷咨詢策劃服務,按照當時的行業背景和市場狀況,我們提出來走品質路徑,實施定制化的營銷創新模式。酒廠完全按照生態酒莊的模式建設,沒有任何工業化,而且是開放式工廠,所有路過酒廠門口的人,都可以到酒廠參觀原酒生產。
后來,又借助移動互聯平臺,將遠程系統直接引進到酒廠,所有人都可以通過手機視頻參觀酒廠以及原酒生產的全過程。儲酒按照埋藏法實施,生產出來的原酒勾調之后 ,全部埋到地下,隨買隨挖,讓消費者感受到原漿酒的魅力所在。
為了與品牌酒做區分,我們讓企業只生產原酒,包裝也只有1斤,2斤,3斤,6斤的壇子。而且根據策劃,品牌酒按照瓶賣酒,道口大曲只按斤賣酒,有30元/斤,50元/斤,100元/斤。
通過5年的堅持,現在道口大曲僅在滑縣的銷售收入就突破了5000萬元。
抓住年輕人的消費心理,實施品牌文化和酒體風格創新
相比過去十年,這一輪,推動行業回暖的消費群體發生了變化,過去十年白酒的主力消費群是50,60,70,而未來推動白酒行業回暖的主流消費群是80,90,如何抓住80,90消費者的特征是地產酒基業長青的法寶。
首先是品牌文化創新,推動地產酒品牌文化與時俱進,建立現代酒文化。過去,我們一談酒文化就會說“老祖宗”,就會強調歷史文化,F在,看著奧特曼,吃著麥當勞長大的80后,需要用更時尚的,更加人性化的品牌文化與年輕消費群體溝通。
這一點,大部分地產酒企業要向洋河學習,洋河以摒棄了歷史文化,品質文化,以“男人的情懷”為訴求,成功地創新了白酒文化。當然,江小白是現代時尚小酒的成功典范,也是最受年輕人歡迎的白酒。江小白以“屌絲精神”為核心,建立了與年輕人溝通的品牌文化和產品文化。
地產酒如何抓住戰略機遇
一是發展戰略方面,放棄跟隨,自我聚焦。地產酒過去總是跟在大哥后面混口飯,因為那個時候,大哥有吃有喝,不會給小弟搶吃的。未來,大哥們會一反常態,與小弟們為敵。這種競爭局面,就要求地產酒必須放棄跟隨,聚焦自我,并且要向霍元甲學習,自練迷蹤拳。
二是營銷方面,放棄拼搶,聚焦消費者。相比而言,過去十年地產酒與一線名酒,或者強勢品牌拼搶渠道也能略勝一二,未來,地產酒會首先在渠道方面弱于一線名酒,包括區域強勢品牌。這就要求,地產酒要學會放棄“撒胡椒面式”的市場運作行為,聚焦核心渠道,也就是從鋪貨率轉變為動銷率,從動銷率轉變為占有率。
從營銷的角度看,過去營銷的使命是“方便買(鋪貨率)和樂得買(終端生動化)”,也就是我們說的“得渠道者得市場”。未來,營銷的使命是顧客體驗,即撬開嘴。也就是“得顧客者得天下”。
如果地產酒還是停留在傳統的營銷觀念下,仍然是拼命地拼搶渠道,把利潤空間全部給渠道,而忽視消費者的拉動,不動銷一定成為地產酒的死穴。而且陷得越深,最后也會躺在自己掘的墳墓中離開世界。
早在2012年,筆者就表示,要把大量的市場費用和利潤空間投給消費者,我們一定要明白,只要有人買,就一定有人賣。空間利潤再高,沒有人買,最終也難逃收回去的厄運。
三是市場方面,做好根據地市場,不僅是地產酒的出路,更是地產酒的活路。也許很多地產酒企業都明白了根據地市場的重要性和價值,但就是不明白如何做。
這里把根據地市場打造的“五條軍規”簡述一下:
第一條 ,感情。面對“本地人不喝本地酒”的困境,我們十多年的實踐證明,地產酒必須從感情的角度,打動本地消費者。必須從“公益事業入手”,獲得本地消費者的好感。
第二條 ,名片。家鄉情結是一個人內心深處根本情結,地產酒要從本地特產,本地名片的角度,打造“讓本地值得驕傲的酒”。我們經常講,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主人招待客人首先找的就是本地特色,因為特色的本身就是一種面子。
第三條 ,領袖。白酒是場景消費,而場景中最特殊的是客人決定喝啥酒。地產酒必須能夠讓當地的政務接待,商務宴請使用自己的酒。這樣做,不在于銷量,在乎的是引領作用。通過帶動制造流行。從這個角度講,口碑是地產酒致勝的法寶。
第四條 ,改變交易式的買賣行為,實施廠商一體化戰略。地產酒必須和當地的經銷商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否則就不可能做成根據地市場。
現實中,地產酒的營銷模式就是直分銷模式,即直銷打基礎,分銷出銷量。而地產酒根據地市場失敗,也是因為這種模式沒有匹配導致,地產酒根據地市場有兩種情況導致失敗,一種是直銷過于強勢,導致當地的分銷商很是受傷,最后不歡而散。另一種是分銷過于強勢,企業忽視了直銷,導致客大欺店。
分銷商不停的給企業要支持,而產品成熟之后,價格透明,廠商均沒有利潤,導致廠商的矛盾出現,而分銷商有不能全力以赴的推動產品升級,或者成功打造新產品。而這一點,也是大部分地產酒“興一時,敗一世”的根本問題。
第五條,突出主導,群狼共舞。地產酒要想成功抵制外來品牌的競爭,就需要在產品方面實施清晰的戰略。要在主導戰略單品的前提下,實施產品的“群狼共舞”策略。因為區域限制,只有“套播套種”才能產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