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晚,重慶啤酒對外發布了《重慶啤酒關閉安徽亳州公司的公告》。據公告稱,重慶啤酒在2015年11月27日的七屆二十八董事會上,審議并通過了《關于公司優化生產網絡的議案》,重慶啤酒在未來提高自身盈利的過程中,會持續考量多種方案不局限于優化現有的啤酒生產廠家的部署,此議案還包括關停、出讓冗余的機構或企業和人員優化提高現代化水平。
佳釀網記者了解到,重慶啤酒安徽亳州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亳州公司已運營了約 8 年,擁有約4萬噸的生產能力,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不含稅)5271萬元,啤酒銷量2.73萬千升。今年一季度,重慶啤酒亳州公司自產產品的銷量與去年持平,其市場容量沒有明顯增長,同時受限于當地市場的消費能力和中高端產品盈利的缺乏,重慶啤酒不考慮在亳州公司繼續投資新的生產線。
對于關閉亳州公司,重慶啤酒表示,亳州公司的財務業績嚴重下滑是由于銷售低利潤的產品、銷量持續下滑且產能利用率低所致。根據未來市場容量及公司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分析,未來亳州公司的產能利用率仍會非常低。近年來重慶啤酒實施了一系列成本節約和提升生產效率的項目,才基本上讓虧損金額沒有進一步擴大。但從可以預見的未來3年來看,亳州公司都實現不了盈虧平衡。繼續維持亳州公司運行將導致現有及未來亳州公司單位產品生產成本昂貴,不利于市場競爭及業務發展,也將為重慶啤酒財務業績帶來沉重負擔。因此,關閉亳州公司將給公司2016年帶來更多的息稅前利潤(減少虧損)。
事實上,為了進一步優化生產網絡、去除低效產能、減少虧損源、繼2月末重慶啤酒宣布關停六盤水工廠后,重慶啤酒已經累計關閉7家分公司。
重慶啤酒董秘鄧煒指出,重慶啤酒關停分公司是在“做減法”,我們去掉的是輻射能力弱、可替代性差、生產效率低的酒廠。我們不僅僅在做減法,也在做加法,公司在重點區域加大投資力度,比如宜賓建了新廠,希望在四川、重慶做一些加法來以點帶面、提高生產網絡優化的效率,例如4月初,重慶啤酒宜賓有限責任公司年產30萬千升啤酒生產線技改搬遷項目正式啟動。
由于重慶啤酒的重組改造,關閉分公司導致銷量下降。但是,因產品高端化、銷售單價提升,也帶來了重慶啤酒營收的增長。2015年度,重慶啤酒銷量為98.95萬千升,同比下降6%;營業收入為33.24億元,同比上升5%。對于重慶啤酒現有產品策略,鄧煒表示,本土品牌方面,公司對“重慶”品牌重新包裝和升級;在國際品牌上,公司引進嘉士伯、1664等品牌豐富公司的高端品牌產品線。“隨著公司一直在推進的‘勇者之路’計劃,我們不斷在淘汰一些低檔產品,讓產品不斷高端化,比如推動更多聽裝產品上市。”鄧煒表示,這也是順應了國內啤酒行業產品高端化的大趨勢。
重慶啤酒“做減法”之際,其高端產品策略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而且重慶啤酒關閉冗余不盈利的分公司與其控制方嘉士伯的市場戰略不無關系。
據公開資料顯示,嘉士伯一直平穩居于中國啤酒市場排名第五位的穩定位置,這樣的業績讓新任總裁郝瀚思不得不著手尋求嘉士伯轉型。近日嘉士伯公布的2016年一季度業績顯示,中國市場銷量下滑3%,而2015年嘉士伯在華銷量下降5%。郝瀚思表示,在行業整體下滑的市場大勢下,嘉士伯在中國正在執行既定的業務發展策略,目前在中國市場的整體業績表現不遜于其他業內同行。
嘉士伯制定了以改善利潤、資本回報和現金流的兩大舉措,包括正在進行的“資”援新征程和已經公布的“揚帆22”。嘉士伯對此解讀為,前者是一個利潤改善措施,目的是要確保緊緊聚焦于利潤,并致力于利潤的達成。而后者的時間跨度將達到7年,并為嘉士伯集團未來定下方向。嘉士伯管理層對它的期待定位是一場演變,具體層面涉及產品組合和品牌定位等。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競爭激烈的啤酒行業中,各酒企都在尋突破求生存,導致本土啤酒行業低迷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現階段我國啤酒產品結構過于單一和啤酒總體消費需求趨于飽和,此為主因;二是啤酒消費市場的結構性變化,此為外因,主要表現在差異化和多元化消費需求增長,使啤酒產品的消費黏性降低。重慶啤酒關閉分公司正是為了應對行業競爭,雖然短期內會受到一定影響,出現銷量下滑的局面,但隨著其高端產品比例的增加,結構性調整和多元化消費需求增長,其利潤會相應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