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酒業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第九次會議上,王延才理事長表示:2018年,是近年來全國白酒產量最接近實際的一個數據。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871.20萬升,同增3.14%。銷售收入為5363.8億,同增12.88%,利潤總額1250.50億,同增29.88%,規模以上白酒數量為1445家,比去年減少148家。
另外,數據顯示,2018年1-12月,山東省白酒產量為40.58萬千升,位居全國第七。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產區分化效應強大
從2018年的產量數據來看,老牌白酒產區根基厚重,產量排位穩定,例如四川,2018年,四川省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累計產量358.3萬千升,占41.12%,位居第一。第一名與第二名之間拉開的產量距離,實屬罕見,除去2018年四川強勢增長之外,之前第二名的常客,例如山東、河南的產量降低也有很大關系。
大企業對產區的帶動效應越來越大
從2018年產量的前幾名來看,四川、江蘇都是大品牌集中地,兩個省份白酒產量之和,就能夠占據全國產量一半左右。大企業的帶動力量對以行政區域排名的產區帶動越來越大。
魯酒產品結構調整對產量影響較大
2018年,是魯酒產品結構調整動作很大的一年,不少魯酒品牌開始注重發展中高端產品,而集中優勢生產資源,進攻量少價高的優質產品,提升競爭維度是影響山東白酒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魯酒中高端產品的增長,不能忽略大眾市場需求,以中高端產品拉升品牌力,實現高端產品與大眾產品市場共振發展,或許是最優結果。
山東產區由大到強勢在必行
2018年,是市場分化效果非常強的一年,我們可以看到,優質品牌的聚攏作用越來越強,表現為中高端市場的占領份額、市場利潤的吸收力度、跨區域“跑馬圈地”的收割力度、對產區的支撐力度、對產區周邊的帶動力度等等。有限的時間里,越快變強,差距越小。
魯酒從注重“量”到注重“質”轉變明顯
可以看到,山東酒企近兩年非常側重中高端產品的發展。以往,山東的白酒產品給人價位低廉的印象,品牌力也是魯酒的一大痛點。但是,隨著多數魯酒企業產品架構的調整,注重“質”成為未來發展的核心要點之一,而且這一轉變相當明顯。
以往的山東,是產酒大省,希望以后的山東,是產酒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