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成都你最先想到什么?多數人看來最能代表成都的,或許是繁華的太古里、喧鬧的九眼橋、愜意的人民公園……但在西南酒業人心目中,“華豐食品城”五個字一定是他們的第一反應。
從2000年在成都市二環路南一段成功開市的“老華豐”到2011年雙流區西航港街道成白路88號的“新華豐”,這個走過了19年歲月的西南“小糖酒會”承載了太多人的夢想,如今已然成為西南地區目前最大也是全國最重要的酒水批發市場之一。
日前,快訊君來到了成都華豐食品城,實地走訪各大商戶,觀察品類現狀和趨勢,進一步感受當今的市場環境下,華豐食品城酒業人的生存與現狀。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新老華豐“夢工場”
成立于世紀之初的華豐食品城,見證了無數的小人物發跡史,多少外來人從這里開始融入成都……
所以,當你走進華豐,首先進入你視野的是一幕忙碌的工作景象:從西南各地區而來的二批商、零售商們穿梭在大大小小的店面中,和熟悉的店主熱切洽談,細化合作的額度與方式。
在一旁的店員們則忙著填寫配貨單,將貨品打包、搬運,大大小小的運輸車輛魚貫駛出食品城,將成箱的貨品運送至各地。
在這里,各型的廣告牌、店前橫幅等宣傳物料隨處可見,遠處海鮮購物廣場的LOGO尤為醒目。在嘈雜和忙碌中,華豐食品城有條不紊每天重復運轉著,如同工廠鏈條上的一枚關鍵零件,將其蓬勃的消費活力輻射至整個四川乃至大西南地區市場。
2000年,老華豐食品城處建成時,四周一片荒蕪,來往人流不密集交通也方便。經過近20年的發展,周邊的田地蓋成了高樓,而原本最為“體面”的食品城卻顯得最為“平庸”了。
“以前的‘老華豐’很少有超過3層的樓房。”指著鋪面外的建筑,在“新華豐”經營酒水批發的凌老板說,“過去城內的鋪面挨得很緊,而裝貨卸貨的車輛隨意停在各自鋪面門口,經常造成堵塞,就像擺地攤一樣,管理混亂。”
雖然“老華豐”在人們口中有些不堪,但上一輩酒業人卻把那里視為“寶地”,那里是他們“成都夢”開始的地方。也因此在“老華豐”搬遷后,許多人依然選擇堅守行業,并在“新華豐”扎下了根。
而支撐著華豐市場的,不止是他們。行走在“新華豐”你會聽到很多經銷商操著一口夾雜“濃厚湖浙閩粵口音”四川話叫賣,衣著簡樸、笑容樸實的他們憑著一間20平米的小鋪,肩負著至少改變了兩代人生活的壓力。
同原先略顯混亂的二環路老市場相比,現在的華豐食品城錯落有致讓人賞心悅目不少。從高處眺望可以看見,幾十畝華豐每20家集成為一個小單元,整齊分布著的1000多個商鋪,如體操隊列一般整齊地排列在食品城中,靠外側的四座大樓則成為拱衛他們夢想的“護城墻”。
但是外表的整齊似乎某種程度上反應了華豐市場的衰退,這個在“黃金十年”中迅速擴張的傳統市場,經歷“深度調整期”的劇烈震蕩和“互聯網時代”的雙重沖擊,現在的華豐想要繼續堅守夢想變得不再容易。
“這是一個只有奔跑才能勝出的時代,市場連緩沖期都不會給你。”在華豐做了10多年生意的凌老板對未來憂心忡忡。
現場掃描:盒裝難敵光瓶,小酒大行其道
通過對部分商家的初步探訪,快訊君了解到,如今的華豐食品城還是以傳統的店面經營模式為主流。主營的酒水商品種類繁多、琳瑯滿目,主要面向中低價位市場,其中專做酒水批發貿易的有120家左右,主要集中在隊伍前列,而華豐市場上百家酒業商鋪都是以“白酒+葡萄酒”或“白酒+葡萄酒+其他酒類”的經營模式存在。
在白酒銷售的店鋪中,以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和豐谷四家品牌冠名為主,在售的品牌絕不僅限于這四家品牌。經過進一步走訪發現,幾乎所有能叫得出名字的白酒品牌都能在這120多家商家中看到它們的身影。
在同商家交流過程中,快訊君曾表示要一批酒用于宴席市場,批發商老張推薦使用劍南春、金六福和豐谷酒王,他說,“水晶劍南春我們這里出價在383左右,用完酒后還能憑蓋每瓶返現35,比較劃得來。”
隨后快訊君繼續追問為何不推薦紅花郎時,老張解釋到,“現在我們這里基本上沒有紅花郎10年,差不多價位的還不如買剛才推薦的那些產品。”他還透露,“紅花郎價格調整最近一直在上漲,終端并不好賣,不能動銷也就不進貨了。”
隨著走訪的持續深入,快訊君進一步發現,現在的華豐食品城,早已不是盒裝酒的天下。由于近年來,名酒的中價位段產品進行營銷時,往往采用搭贈光瓶酒的形式對酒商進行支持,導致搭贈的光瓶酒銷量反而比盒裝酒要強。因此,目前在華豐食品城里,越來越多的商戶選擇經銷紅星、小郎酒、江小白等產品。
昌衡酒水商貿的資先生坦言,“現在盒裝酒在餐飲店好多都賣不走,老百姓消費,尤其是年輕人更多都喜歡買點小郎酒和江小白之類的小酒”,同時他也極力推薦牛欄山,并表示牛欄山現在走得也挺好。
但是在價格方面,快訊君注意到,上述暢銷單品方面大多數商家價格相差無幾,不過,也有擦邊產品在售價上低于這些戰略單品,這些產品消費者的認知度并不清晰。
在快訊君的走訪中,也有不少商家推薦這類擦邊產品,并明言這類產品5元錢左右的進貨價,在餐飲終端可以賣到15元左右,利潤更為可觀。
其中一款署名為茅臺鎮出產的醬香小酒售價僅為55元一箱,一瓶單價僅為9元,但如此低廉的批發價格,酒水的品質能夠得到保證嗎?
在品牌方面,這些擦邊球產品大多數的標志不清。銀玉酒業(化名)的胡先生卻為快訊君支招:“現在二三級市場上的消費者對液態、固態認知并不清楚,打點名酒擦邊球,只要口感適宜、包裝過得去就能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
在一家有著“茅臺王子酒”牌匾的店鋪里,店主劉女士說,“現在光瓶酒和小酒好賣,不止是紅星、小郎酒、江小白、綿竹大曲這些傳統產品,茅臺的他們也有在賣。”說完就熱絡的拿出了一瓶署名由茅臺集團保健酒公司出品的100ML濃香型小酒。
不僅是白酒,葡萄酒也存在類似情況——無論是品類還是數量,進口葡萄酒都要高于國產葡萄酒。經營進口葡萄酒的江老板說,“目前銷售量大的進口葡萄酒都以法國產的為主,多為批發價格在30-60元/瓶的非知名品牌。”
當快訊君詢問產品銷路時,他表示,“這些葡萄酒主要銷往區縣二級經銷商、名煙酒店手中,除了向川內商家供貨,也發往云南、貴州、重慶等地。在二批商手中這些產品甚至能夠賣到300-400的高價。”
“隱患”重重,誰在殺死“華豐”?
在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華豐食品城的生意并不好做,走訪中不低于10家商戶表示:“現在的生意遠沒有以前好了,更多消費者選擇在網上購物,或者去大商場逛。”
在互聯網經濟時代到來之前,每逢節假日會有不少消費者驅車前來采購,現在更多人選擇網購或者更注重購物體驗的商場。而且鋪面租金上漲,無形中又給了他們額外的壓力。
對二批商和終端店主而言,主流產品的價格已經近乎于透明化。經銷商趙先生向快訊君坦言“以五糧液旗下五糧精釀佳品為例,在華豐的平均售價為45元左右,而酒仙網的售價為50元左右,明面上看雖然一箱貴了30元,但卻極大的節省了運輸成本,綜合對比之下當然更愿意選擇網上購物。”
如果說,互聯網經濟把華豐帶入冷冬,那時隱時現的假貨可能會把華豐度過冷冬的最后一件“秋衣”都扒下。
此前位于華豐食品城210-7號的久瑞祥名酒公開售賣價值近百萬的假茅臺,曾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由于頻發假貨、竄貨事件,華豐食品城現已成為各家酒企和市場監管部門關注的重點對象。每逢節日前夕大批酒企工作人員競相進駐明察暗訪。趙先生坦言,“在今年五一前夕,五糧液四川營銷戰區還攜手雷霆行動小組、市場監管部門專門對該地進行過檢查,當時非常緊張。”
值得關注的是,快訊君發現此前被五糧液要求下架的1918、PTVIP、VVV三款產品在這里還有不小的庫存。由于已經被明令要求下架,這些產品的整體售價已經崩盤。以五糧PTVIP豪華級為例,掃碼價為698,線下實體店為146,在華豐已經跌到六七十元。
店主吳女士透露,這款產品此前的一批價為150到190,二批價為200到260,但由于要求從商超和線上下架,不少產品被退回,導致他們的庫存壓力激增,無奈之下只能選擇低價清盤。
可能意識到什么,吳女士隨即又解釋:“這是正兒八經大廠產的,屬于中檔產品。它的高端產品基本都在,現在都到了1000多一瓶了。它屬于中檔產品,酒質掛的都是有機的,像五糧液這樣正兒八經的大廠,都是執行的國家標準,酒質百分之百的好。”
除此之外,華豐市場的貨物存放安全也是一個問題。眾所周知,作為酒水食品,理應擺放在通風干燥的環境中,但在華豐市場的建筑格局設計為:底樓作店鋪,二三樓用做倉儲和住宿,在一樓店鋪空間狹小的情況下,絕大多數商家將貨物堆放在店面門口,除了少數用伸縮雨篷遮擋,大部分都是露天放置,甚至直接在太陽下暴曬。而近日成都頻繁降雨,不少貨物夾雜貨車隨意堆積,污水橫流,簡直不忍直視。
對華豐食品城的商家來說,無論從門店規模、經銷商和終端商的合作方式,還是產品組合和陳列上,始終脫離不了一個“舊”字。這是多年發展歷程積淀下的傳統思路,曾經為他們提供了穩定的客流和分銷渠道。
只是在風云變色的新消費時代,這一思路急需進行創新和變革,只有引入具有新活力的機制,更多的“華豐”們才能夠長久生存下來。
無論是老華豐還是新華豐,它們都見證了成都城市的發展變遷,酒業渠道的流通變革,養育了新世紀酒業人,并承載了他們的艱辛創業與開拓。
或許有一天,我們終將徹底告別它。
但不可否認的是,曾有無數人在這里擁有過熾熱夢想,他們在凌晨燈火中的忙碌身影,以及無數“小人物”的悲喜,仍會真實存在著,永遠不會被遺忘。
不同于太古里的時尚,春熙路的繁華,東郊記憶的文藝氣息,這里有的,是成都最樸實的生存方式,是不怕臟不怕累的人格閃光。
十年前,如果你有幸見過凌晨四點依然燈火通明的“老華豐”,請記住,這或許是你不曾見過的“老成都”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