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已經在寒冬中掙扎三年的白酒行業來說,今年的日子會比往年好過些。從上市酒企公布的一季報來看,營收和凈利潤出現雙位數增長的酒企不在少數。三年的寒冬期也在倒逼酒企進行轉型,通過各種轉型舉措,酒廠也逐步完成了與經銷商、消費者關系的重構。
時代巨輪的推動下,手工釀酒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的工藝也在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機械化操作取代了人工操作。去年5月,江蘇今世緣酒業發布公告稱首套裝甑機器人生產線揭牌投產,該套生產線也是中國白酒業首套正式投產的裝甑機器人生產線。一年過后,在今世緣酒業釀造工廠里,機械化和半機械化釀酒已成為普遍現象。在裝甑機器人生產線的釀酒工廠里,各個環節都被機器所取代,僅留下操作機器的幾個工人。而傳統的裝甑環節,需要釀酒工人把混合好的糧食均勻地一層層地鋪撒開來,這一環節對釀好酒至關重要,以前釀酒工人要一刻不停地冒著高溫完成裝甑,而現在,工人只需要在操作臺里指揮機械手臂完成。
“勞動力結構在發生改變,智能化將是大勢所趨。”今世緣副總經理王衛東認為,裝甑機器人生產線的投產有利于解決操作工人短缺和人力成本上升問題。釀酒環節里很多工種都是體力勞動,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大愿意從事重體力勞動。王衛東透露,五年來公司一線釀酒工人的薪酬翻了一倍,但還是難留住人才。
在白酒的傳統釀造工藝里,制曲、釀造等環節大多靠一線工人手工完成,制曲和釀造都是重體力活,不過和工人們付出的繁重勞動不成正比的,是工人工資普遍偏低。業內人士表示,除了茅臺酒廠生產工人薪酬稍高外,其他企業生產工人的工資普遍在3000元左右,一些中小企業工人的薪酬甚至低于3000元。在白酒行業節衣縮食的三年低迷期,一線釀造工人與工廠之間圍繞著工資方面的矛盾也在加劇。2014年6月郎酒集團就發生過千人罷工。
在釀酒這一古老的傳統行業,機械化釀酒尚未大規模普及,大多數酒廠也始終持觀望態度,不過隨著人力成本的上升,機械化釀酒的普及似乎是早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