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酒鎮”——貴州仁懷茅臺鎮正謀劃以“酒+旅游”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記者注意到,酒業對仁懷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到90%以上,但因此輪行業調整,酒業增速已有所放緩。近年來,茅臺鎮加碼旅游業,投入巨資改造交通、城鎮面貌等基礎設施,從2012年以來,茅臺示范鎮建設累積完成投資約78億元。
“茅臺鎮旅游已基本成型。”4月26日,仁懷市副市長鄧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培育旅游是為地方經濟尋找新增長點,通過打造酒莊等提升旅游配套功能,讓游客了解醬香型白酒的工藝,感受酒文化和企業文化,最終也會帶動白酒的銷售。
71個項目總投資200多億
2013年以來,茅臺鎮不少以基酒銷售為主的中小白酒作坊、中小酒廠因銷售不暢停止生產。“白酒對外零散銷售仍起色不大。”2016年4月26日,茅臺鎮“白酒一條街”的一位店鋪工作人員說。
“地方白酒企業整體運行很正常,但經過近年的市場競爭,有一部分企業會被淘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鄧帆并未避談地方酒業轉型面臨的陣痛。
鄧帆介紹稱,目前,當地證照齊全的酒企共有300多家,“這些企業仍正常年檢,有一部分面臨虧損,大部分規模企業是盈利的。”
酒業對仁懷經濟發展有所影響。但因茅臺集團的酒業龍頭帶動、規模酒企的支撐,仁懷酒業和當地經濟仍逆勢增長。數據顯示,仁懷白酒業產值2013年、2014年分別為382.5億元、463億元,去年前8月為324.2億元,增速明顯高于行業。
如今,仁懷寄望旅游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仁懷在“十二五”就已提出“旅游興市”,希望把“酒”始終列為旅游產業發展的重點項目,發展國酒茅臺工業旅游、白酒文化旅游和紅色文化旅游,并將農業旅游、鄉村旅游相結合。
據悉,茅臺鎮謀劃實施“產業壯大、環境整治、交通疏解、旅游開發”項目71個,總投資256.89億元。其中,謀劃實施的環境整治、交通疏解、旅游開發項目共57個,總投資109.5億元。2015年,茅臺示范鎮已完成投資22.55億元,占全年計劃投資比例112.7%。截至目前,茅臺示范鎮建設累積完成投資約78億元(含2012年以前建成存量項目投資,不含茅臺酒廠“十二五”技改擴能項目)。
旅游人才等短板待解
4月26日,一位茅臺鎮政府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茅臺打造旅游,不僅為醬酒的復興,也是讓茅臺鎮將來能有酒業和旅游兩個支柱產業。
在鄧帆看來,旅游發展將會帶動酒業的發展。“旅游只是一種方式,一定要用旅游配套的功能,讓游客了解醬香型白酒的工藝,感受酒文化和企業文化,也會帶動銷售。”她說。
仁懷正推進參考國外葡萄酒酒莊的運營模式。目前,酒莊也正是仁懷酒企發展酒+旅游的主要方式。“更多的民營企業,正圍繞酒打造酒莊,全市已經有20多個酒莊實現了提檔升級,實現酒和旅游融合+。”鄧帆介紹。
但國內白酒莊目前暫還未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鑒,仁懷酒企打造酒莊面臨怎樣的難題?鄧帆透露,當地酒企酒莊的打造雖已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但面臨的難題之一是缺乏專業人才。仁懷將通過一些措施來解決發展旅游面臨的人才短板。
對此,曾有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茅臺鎮在發展旅游的時候要把自己放在貴州旅游圈內,實現與周邊旅游景點的銜接。
在鄧帆等當地政府官員看來,如今茅臺鎮發展旅游的基礎在于交通條件的改善,“原來面臨外部交通環境的制約。旅游非常強調交通可達性,這一難題逐步在破解。”
與此同時,仁懷減少了酒產業土地供應,轉而用于發展農業旅游等項目。近日,一位當地鄉鎮官員向記者介紹,仁懷某鄉鎮的農業旅游項目的部分用地原系用于白酒配套產業園的地塊,從項目近期運營來看,已吸引不少外地旅客。
事實上,仁懷旅游業的基礎仍薄弱,短期對當地經濟貢獻將十分有限。仁懷預計,2016年當地旅游綜合收入將達66億元。仁懷希望,到2020年旅游總收入突破100億元,占全市GDP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