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酒業來說,2017年是不平靜的一年,經歷了長達四年的深度調整后,行業的全面復蘇也意味著競爭加劇。無論是擠壓式競爭時代的到來,還是品牌、資源集中向頭部企業傾斜,與曾經的黃金十年比起來,這一輪競爭的起點注定會更高。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行業新一輪的并購整合已經開始。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指出,行業的洗牌和競爭將加快。
強者恒強,酒業“馬太效應”已生效
正如世界上80%的財富只集中在20%的人手里,“馬太效應”作用于各行各業,酒業也不例外。
規模以上企業的數量增加,小作坊式的企業減少,已經成為酒業結構調整的明顯趨勢,這一趨勢結合消費升級以及品牌意識的提升,讓酒業漸成大企業的天下。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釀酒規模以上企業有2781家,銷售收入9239.57億元,同比增長10.45%,凈利潤1314.03億元,同比增長27.24%,其中白酒規模以上企業1593家,總量達1198.06萬千升,同比增長6.18%,銷售額5654.42億元,同比增長14.42%。
結合以上數據,不難發現,酒業回暖趨勢明顯,規模企業貢獻了絕大部分增長。全國性名酒是這一輪復蘇中最大的獲益者,2017年,“茅五洋”的前三強格局依然穩固,隨著瀘州老窖與勁酒躋身百億俱樂部,名酒陣營更加熱鬧,與此同時,蓄勢待發沖擊百億的劍南春、郎酒和汾酒也不容小覷。
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區域龍頭已經在拉開差距,例如在安徽市場,古井貢酒遙遙領先,在江西市場,四特幾乎一枝獨秀,名酒入侵與區域龍頭崛起形成對抗,其正面交鋒已經不可避免,而省內其他龍頭也在通過漲價、放量、品牌攻勢等升級,避免在新一輪競爭中被落下。
越來越多的酒企開始主動求變,隨著消費升級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雖然競爭更加激烈,但高端與次高端的增長趨勢明朗,行業上升潛力極大。
新黃金十年已來?更大想象空間尚未打開
有業內人士預測,酒業有望開啟新黃金十年,“當前白酒市場和消費基礎較為牢固,具備形成‘新黃金十年’的基本條件”。甚至不止是白酒,黃酒的整體增長也引發業內關注,有從業者表示,如果高端黃酒形成全國性消費,其增長將再造一個黃金十年。
由此可見,歷經深度調整后,無論是整體發展還是行業氛圍,整個酒業都已經準備好迎接下一個黃金十年的到來。多位專家都曾向酒業家記者表示,2018年中國酒業將保持良好的上行態勢。
我們不妨將其視為新黃金十年的起點,有行業觀察者表示,新黃金十年的三大征兆是漲價、放量與局部繁榮,如果對照當下的中國酒業,這三大征兆都已然出現。
2003年,茅臺酒產量突破一萬噸,拉開了上一個黃金十年的帷幕,其笑傲江湖的征途,正是酒業十年繁榮的發展軌跡。2018年,同樣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被釋放,那就是茅臺市值首度破萬億,并迎來營收額超600億的新時代。
即使2017年的酒業已足夠熱鬧,王延才卻認為,消費升級的大空間“還沒有跑到酒類產品上來”,按照這一判斷,中國酒業的更大勢能仍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