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維維股份發布了2017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其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46.47億元,同比增長4.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151.17萬元,同比增長30.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負8591.68萬元,同比減少589.18%。
對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減少的原因,維維股份表示,酒類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33718萬元,毛利減少17660萬元;飲料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1499萬元,毛利減少1517萬元;豆奶粉因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毛利減少266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維維股份已經連續三年扣非凈利潤呈負增長態勢。2013年到2015年維維股份營收連續下滑,2015年和2016年維維股份營業利潤、凈利潤連續下滑。
主業困局
對于近幾年維維股份業績表現不佳的原因,戰略定位專家徐雄俊表示,首先,維維股份的主業維維豆奶沒有進一步做大做強;其次,在主業沒做穩的情況下,維維股份就跨界到其他競爭更加激烈的產業,反而拖累了主業,分散了時間、精力和資源;第三,在豆奶的衍生品,包括豆奶飲料上,沒有進一步延伸和創新,這為后繼的品牌,像達利的豆本豆豆奶及伊利、蒙牛等進軍植物蛋白飲料領域提供了空間。
“任何一個品類的領導者都要不斷地去帶著這個品類健康發展和品類創新,維維股份不先去做豆奶飲料的話,就把這個機會讓給對手,所以在豆奶飲料市場的維維股份已經失去了先發優勢,主業的領導地位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徐雄俊表示。作為豆奶粉市場的行業龍頭,維維豆奶此前做了25年的豆奶粉,但市場份額從1997年的70%慢慢下滑至30%左右。
維維股份2017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其豆奶粉生產量同比增長1.76%,銷售量同比增長1.04%,庫存量同比增長125.3%。固體飲料(豆奶粉,豆漿粉及嚼益嚼等)毛利率同比減少1.86%。
跨界窘境
維維股份近年來不斷跨界,先后進入房地產、白酒、煤礦等行業,以期尋找可持續盈利的增長點,但維維股份的美好愿望并沒有實現,甚至還出售了其部分跨界效果不太理想的業務。
2007年,維維股份聯合中糧成立房地產公司,意欲進軍徐州新城區建設,但不到一年便選擇退出。2009年10月,維維股份收購湖北枝江酒業股份有限公司51%股權,標志著公司從此真正進入白酒產業,但從2012年開始,酒類產品營收便一直下滑。2011年,維維股份又收購了一家煤化公司,但次年該公司巨虧2000萬元,為此維維股份還曾發公告向投資者道歉。
然而,這并沒有阻擋維維股份跨界的決心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