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將至,啤酒行業來勢迅猛,不僅表現在資本市場,也反映在產銷動能上。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累計產量3812萬千升,同比增長0.5%。2019年1-2月,中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累計產量539萬千升,同比增長4.2%,同期累計出口啤酒5.838萬千升,同比增長5.3%,金額為2.5019億元,同比增長2.9%。值得關注的是,這是國產啤酒在2013年以來,產量經歷連續下滑之后,首次實現年度性產量增長逆轉。
產能提升
近年來,包括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等在內的諸多國內啤酒企業,都不斷加碼在中國市場的產能布局,欲通過持續“瘦身”來推高利潤率。其中,華潤啤酒停止運營13家啤酒廠,青島啤酒則先后關停了上海、蕪湖等工廠。業內人士指出,從短期來看關閉工廠可能會造成一定的資產減值,但隨著產能效率的提升,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利潤率。
連日來,啤酒板塊迎來全面上漲。其中,青島啤酒和珠江啤酒上漲超過5%,惠泉啤酒、重慶啤酒分別上漲3.46%、2.04%,港股青島啤酒上漲5.71%,股價創8個月新高,華潤啤酒股價也上漲5.96%,燕京啤酒更是出現了漲停。隨著國內啤酒指數不斷上漲,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從消費升級、增值稅下降、提價滯后效應等多個方面來看, 2019年啤酒板塊有望受益于2018年提價滯后效應+產品結構升級+包材價格回落,進入加速釋放階段。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業績上漲
在產能提升的背后,記者注意到,國產啤酒行業整體的業績也出現了上升。記者梳理各家啤酒企業財報發現,2018年,青島啤酒實現營業總收入265.8億元,同比增長1.1%,連續第三年增長。同期,華潤啤酒實現營收318.67億元,同比增長7.2%,創下2015年以來的最大增幅。珠江啤酒則實現營業收入40.39億元,同比增長7.33%。且在國內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率下降后,有望進一步帶動青島啤酒、燕京啤酒、重慶啤酒、珠江啤酒的凈利潤增加。
另外,記者發現,2018年初,青島啤酒、燕京啤酒、重慶啤酒、華潤啤酒等都對旗下產品進行了提價。其中,青島啤酒對旗下中高端產品提價約5%,低端產品提價約10%;燕京啤酒針對重點地區低端產品提價約30%;重慶啤酒提價約3%;華潤啤酒對中高端產品提價10%,低端產品提價5%。2018年5月,青島啤酒對中端產品再次提價約4%。
業內有觀點指出,由于啤酒市場的特性,前期的提價效果會存在一定“滯后性”。隨著2019年啤酒成本價格趨穩,市場反饋會逐漸顯現,盈利水平有望進一步提高。
市場拐點
隨著消費升級的展開,消費者對品牌的關注度日益增長。在經歷了價格與規模的雙重競爭后,市場逐漸開始向一線品牌靠攏,國內啤酒行業也開始從“量”的競爭向“質”的競爭轉變。
據悉,目前國內中高端啤酒市場收入占比已超50%,隨著消費需求的提升,國內啤酒行業整體的高端化進程還將進一步加快。業內人士指出,高端市場的逐步壯大,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啤酒行業的利潤結構及競爭方式。“隨著國內啤酒消費水平的提升,以及啤酒企業經營改良、區域競爭格局邊際改善等,未來,國內啤酒行業及重點龍頭企業仍有較大的投資配置機會。”
在啤酒營銷專家方剛看來,2019年,啤酒行業將迎來業績拐點。但這一拐點不是規模的拐點,而是啤酒企業之間,從價格戰到價值戰、從低端到高端的競爭轉型的拐點。另外,有觀點指出,伴隨著進口啤酒的沖擊以及精釀啤酒的盛行,還有雞尾酒等諸多酒類產品的競爭,未來,國內的工業啤酒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品質和擴充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