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茅臺發布2020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茅臺實現營業總收入979.93 億元,同比增長 10.29%;其中酒類收入948.22 億元,同比增長11.10%;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466.97 億元,同比增長 13.33%。此外其2020年生產基酒7.52萬噸,同比增長 0.15%;其中生產茅臺酒基酒5.02萬噸,同比增長 0.63%。
營收利潤雙增,產量穩中有升,也意味著茅臺如約完成其2020年初設定的目標。不過在其業績發布之前,就有不少人認為,茅臺2020年的業績增速不及市場預期。那么面對不同的市場聲音,我們究竟該如何解讀茅臺的業績表現?
2020年,茅臺攻堅克難任務升級
作為酒行業的龍頭老大、A股市場里的熱門,以及家喻戶曉的國產品牌,茅臺的品牌影響力不用多說,因而,我們在解讀其業績表現時,已經不能單單只看那幾串數據,而是要從整體、全面的維度來分析。
比如我們可以看到,疫情影響下整體經濟形勢確實存在波動,過去這一年里幾乎大大小小的企業都在“升級打怪”,而茅臺在2020年也邁過了很多道“坎”。
首先是如何應對疫情的突襲。在這一塊,茅臺從一開始就霸氣宣布2020年“計劃不變、任務不減、指標不調、收入不降”。在多方面的協調發展下,去年上半年,茅臺實現營收439.53億,同比增長11.31%,實現凈利潤226.02億,同比增長13.29%。毫無疑問,茅臺又一次向投資者與消費者交出滿意的答卷,同時也為疫情籠罩下的白酒行業帶來積極正面的市場訊號。
眾所周知,茅臺的營銷與渠道變革困難重重,必須綜合多方因素全面考慮,稍有不慎便會引發市場的混亂,在疫情沖擊下的2020年更是如此。不過這一年下來,我們能夠看到,茅臺依然堅定全面拓展直銷渠道,有力與社會渠道、自營渠道相呼應,推進營銷渠道扁平化改革,打造價格標桿,增強市場調控能力。
用茅臺集團董事長高衛東的話來說,一是市場布局更具層次,非均衡集中投放,增設自營網點,拓展終端消費渠道等,推動市場穩、價格穩;二是營銷服務更有溫度;三是改革發展更富成效,優化完善體制機制,清理違法違規違紀經銷商,有序推進聯營公司的清理清退;同時,嚴格落實整改要求,全面排查清理專供、特供、定制產品,推動茅臺品牌從管住向管好轉變。
另外,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的白酒行業發展也顯得異常艱難,但是從茅臺集團的動向上看,其2020年的工作始終致力于把茅臺醬香系列酒放到與茅臺酒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強做大茅臺醬香系列酒,成為推動茅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而通過多方努力,茅臺系列酒也在2020年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事實上,自2016年以來,茅臺醬香系列酒緊緊圍繞“夯基礎、強管理、塑品牌、抓動銷”四項重點任務,大單品集群基本形成,產品調整成效開始顯現,營銷業績變得愈發亮眼,逐步成長為又一重要的增長極。
步調穩健,多維度發力
在我們談論茅臺的業績是否達到市場預期時,大家有不同的衡量標準。但我們透過這些數字,其實能看到茅臺的前進步調是穩健的。
回過頭來看看茅臺當初在2019年財報中“關于2020年整年的規劃”,主要涉及八大方面的工作:一是扎實開展“基礎建設年”,提升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二是深入推進“文化茅臺”建設;三是認真抓好生產質量;四是切實提高市場工作質量;五是著力抓好改革創新;六是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七是全力抓好安全生產和生態環保;八是積極踐行社會責任。
如今一年過去了,茅臺也一一兌現了這些承諾。
例如企業治理體系的提升方面,2020年按照“聚焦主業、做精做強”的要求,茅臺集團黨委通過“定位、定向、瘦身、規范、改革”系列舉措,從流通體系的體制機制這個根本上進行整治,著力開展清理56家“僵尸”企業,加快推進茅臺酒營銷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定期專項檢查常態化機制、健全經銷商檔案管理、調整干部隊伍等,堵住漏洞,扎住茅臺失血的傷口,實現“防腐、控價、增效”目標。
而在“文化茅臺”的建設方面,茅臺以“文化”作為切入點,逐步構建起了獨具茅臺特色的文化體系,為茅臺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力保障。2020年,其通過茅臺酒節、“茅粉節”、茅臺文化國際交流活動、加強文化茅臺體驗館建設等一系列活動與措施,在提升茅臺在國內外的影響力的同時,也讓白酒文化、品牌內涵與消費者產生共鳴,以文化為驅動力樹立品牌形象。
此外,茅臺還明確提出,要在文化師、品鑒師、百年老店傳承人等培訓方面發力,在品鑒會、讀書會、交流會等形式上創新,在三代專賣店、文化體驗館、俱樂部等載體上完善,在營銷過程和企業管理中踐行,讓廣大消費者、忠實茅粉能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到茅臺魅力。
再比如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環保方面,2020年茅臺領銜構建世界醬香型白酒核心產區,與郎酒、習酒、國臺、珍酒、勁牌、釣魚臺等企業共同發布《世界醬香型白酒核心產區企業發展共同宣言》,推動世界醬香型白酒核心產區跨越式發展,也對赤水河的生態環境保護進一步加碼。
社會責任方面,茅臺的“道真扶貧”模式已成行業典范,自2015年以來,茅臺集團扛起了對口幫扶道真自治縣“減貧摘帽、同步小康”的大旗。在茅臺集團的傾力幫扶與道真廣大干部群眾的努力下,道真自治縣步入了快速發展軌道;再比如其每年都會舉辦的“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滿行動”,幫助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從貧困家庭走進大學校園,最終回饋社會,該項目已經成為國家“教育扶貧”的典型案例和中國公益的標志性品牌。
數字在變,目標不變
業績數據的波動,應該說是資本市場里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但更重要的是,不管數字如何變化,茅臺此前定下的目標是不變的。比如“雙輪驅動”、高質量發展等等,在過去一年都能看到茅臺為這些目標而不斷前進的痕跡。
根據年報數據,2020年茅臺新增茅臺酒基酒設計產能 4,032 噸;3萬噸醬香系列酒技改項目有序推進,新增系列酒基酒設計產能 4,015 噸;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21.72 億元。事實上在近幾年,茅臺的“雙輪驅動”戰略把醬香系列酒放到了與茅臺酒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思考,它不是一陣風,更不是一句口號。而從醬香系列酒近幾年交出的“成績單”和“潛力單”來看,“雙輪驅動”已經很好地回答了“千億茅臺如何沖刺”和“千億之后如何干”的時代之問。
值得一提的是,在2月3日茅臺集團第六屆第一次職工代表大會暨2021年度工作會上,茅臺“十四五”時期的主攻方向明確,其中就提出力爭將茅臺集團打造成省內首家世界500強企業的戰略目標。不難發現,未來五年,茅臺將迎來國內經濟持續向好、政策環境持續優化、醬酒產業持續發力“三重利好”疊加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打造成為省內首家“世界500強”企業,茅臺信心滿滿。
提出這樣的目標,預示著茅臺接下來的決策,將從國家、國際等更高層面進行。實際上我們從茅臺酒近年來的市場表現和茅臺的品牌表現來看,都站在了歷史高位。作為傳統制造業中的一員,無論是對于茅臺本身,還是酒業,“千億”前所未有,也就意味著其“后千億”時代所對標的企業與參照物已經發生改變,而茅臺也早已站在全球高度思考企業的未來發展,這也是其沖擊世界500強的信心所在。
最后,茅臺一直強調的高質量發展目標始終不變,其實已經逐步細化到整個企業工作的各個版塊。比如對于2021年的發展規劃,茅臺就表示2021年的經營目標,一是營業總收入較上年度增長10.5%左右;二是完成基本建設投資68.21億元。并提出將全力抓好生產質量、持續做好市場營銷、做優做強品牌文化、大力夯實主業基礎、加快推動綠色發展、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加強治理能力建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始終彰顯茅臺擔當等九項重點工作。
茅臺指出,“十四五”規劃期間,公司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以聚主業、調結構、強配套、構生態為發展思路,筑牢“質量、安全、環保”三條生命線,推進品質茅臺、綠色茅臺、活力茅臺、文化茅臺和陽光茅臺建設,鞏固茅臺酒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地位,推動茅臺高質量發展、大踏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