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放量和提前發貨時間,無疑讓貴州茅臺提前透支了銷量。到去年的第四季度,素有“蓄水池”之稱的預收賬款也隨營收呈下降趨勢。年報顯示,預收賬款期末余額為114億元,小于期初余額175億元,這與去年一季度,貴州茅臺的預收賬款甚至大于當季營收剛好相反,表明其調節營收大小的功能減弱。
“預收賬款的多少,往往反映著廠商關系的變化。廠家強勢或調節報表的需要,才能讓經銷商提前多或少打款。”業內人士稱。
放量提前,和去年國慶節前茅臺酒價格迅速飆升有關,為防止“雙節”茅臺酒因缺貨被炒得更高,廠家提前實現了高增長。
同樣為了平抑過快增長的價格,今年春節前,貴州茅臺集團1月召開的2018年度工作會上決定,貴州茅臺計劃投放不少于7000噸茅臺酒和6000噸系列酒。
節前需求有泡沫
在廠家頻繁施展“投放術”后,春節一過,進入淡季的飛天茅臺酒市場價有所回落。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河南、北京、江蘇等地了解到,茅臺酒市場價從春節前喊出1700-1800元降至1500-1600元。
“按廠家要求,我們經銷商在云商上的出貨量加大了,現在黃牛也害怕了,有的甚至加個10元、20元就把搶到的茅臺酒拋掉了。”春節期間,江蘇省的一位茅臺酒經銷商在電話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專賣店和特約經銷商按廠里規定都賣1499元/瓶飛天茅臺酒。
“現在廠家的零售指導價和市場價契合,說明節前的市場需求有泡沫,而且泡沫還不小。”王崇琳在成都召開的茅臺酒經銷商大會上說。去年5月,53度飛天茅臺酒的主要市場流通價從年初的1000元左右漲到1300多元,到12月增為1500多元,最高1800元。
泡沫來自哪里?王崇琳第一次對外發聲,茅臺酒的消費群體來自高收入人群,但需求被放大了。他進一步分析,假設有1億人的高消費群體中,有一半是女性不喝茅臺酒,剩下的部分還有未成年人和70歲以上老人基本不喝,在20-70歲的主力消費人群中,還有的喝啤酒或二鍋頭,所以,茅臺酒的實際消費群體沒那么大。
同時,他表示,在收藏者中很多人過度放大了茅臺酒的金融屬性。
在茅臺酒增加的投放量中,其中有即時性消費轉為了計劃性消費,從而擴大了總量。王崇琳還認為,隨著房地產行業的泡沫破滅,不少熱錢也涌進來買茅臺存放。不能忽視的是,茅臺酒分銷體系的渠道抬高價格,也是炒作茅臺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不僅要防止茅臺酒價格快速上漲,更要防止價格大幅度波動。”他對經銷商提出,要理性看待白酒行業變化和茅臺價格走勢,并隨時要有憂患意識,防范風險。
對當前名白酒行業走勢和茅臺的市場變化,王崇琳認為,雖然規模以上白酒生產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加,但增幅和過去的黃金十年相比,并不大。很多酒企還處在市場恢復期,因此不少商品實際滯留在流通渠道,并沒有進入消費端。
在他看來,中國名優白酒在2012年行業調整前百花齊放,除了茅臺酒,還有其他產品處于同樣高端的地位,那才是全行業的春天。茅臺酒現在是“一枝獨放不是春”,要隨時考慮四大風險:輿論、法律、政治和市場。“大眾的就是政治的。”他說。
同時,經過最近幾年的調整,茅臺酒的市場也在發生變化。他表示,即時消費和計劃消費并行,從而導致在以市場為主要手段時,廠家的“投放術”調控依然會實施:市場緊俏時,計劃性消費適度增加;平時,即時消費跟上。
因此,他希望茅臺酒經銷商不惜售、不轉移銷售、不哄抬價格,要考慮經銷商和消費者的價格平衡,健康持續,茅臺酒才能做強做優,經銷商也才有長期穩定的收入。
年報顯示,今年,茅臺基酒產量為4.28萬噸。李保芳表示,未來三年,茅臺酒年產量將達到5萬噸。“茅臺酒的生命力必須要在日常生活中被人喝掉。”有茅臺經銷商對21世紀經濟報道如是說。
按照之前制定的“十三五”規劃目標,茅臺集團擬將酒板塊做到750億元,多元化板塊實現2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