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申遺”(申請世界遺產)成為白酒行業呼聲最高的話題。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五糧液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全國人大代表、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全國人大代表、古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梁金輝,全國人大代表、江蘇今世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素明,全國人大代表、茅臺集團副總經理張德芹,全國人大代表、舍得酒業酒體中心總監余東,全國人大代表、瀘州老窖酒體中心副主任曾娜,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洋河酒體設計中心品酒師李薇等相繼向人大提出議案,呼吁推動中國白酒釀造技藝申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一事件背后,是來自國家級行業協會的推動。
3月6日,中國酒業協會在北京邀請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酒界代表,參加了協會組織的“2018全國酒界人大代表座談會”,會上眾代表達成一致決定:在兩會上聯合提出《關于中國白酒釀造技藝列入國家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議案》。
“申遺”展現白酒行業價值
釀酒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內涵豐富,與中國的農耕文化、烹飪文化、中醫、飲食民俗、飲食文藝等人文、社會生活都息息相關。
2006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茅臺酒、汾酒、瀘州老窖酒和紹興黃酒等4家單位“釀制技藝”入選。
2008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6家白酒、黃酒和配制酒的“釀制技藝”入選,其中包括五糧液酒、水井坊酒、劍南春酒、古藺郎酒、沱牌曲酒、河南寶豐酒等名酒企業。
隨著20家酒企(單位)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白酒釀造技藝沖刺“世界遺產”的呼聲高漲起來,五糧液、茅臺和瀘州老窖等積極發揮帶頭作用。
2010年至2016年,全球驟然刮起世界飲食遺產之風:以法國大餐為代表的飲食進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入選的還有西班牙、希臘、意大利、摩洛哥聯合申報的“地中海飲食”、“傳統墨西哥餐飲”。2011年,土爾其飲食“麥粥傳統”入選世界名錄。
2013年更有東亞兩個飲食提案,即“日本和食”和“韓國越冬泡菜”同時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迄今為止世界上已經有了六個飲食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飲食不在其列。
短時間內密集的申請和通過了如此多項飲食類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現象在歷史上是前所未見的。它說明了全球各個國家對于文化發展空前重視,民族文化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元素,已經上升為政治高度,展現的是國家軟實力和民族榮譽感。
以酒類來看,包括法國勃艮第風土和氣候以及香檳地區山坡、房屋和酒窖等、葡萄牙葡萄酒產區上杜羅、格魯吉亞葡萄酒的純手工陶罐釀造工藝、托卡伊葡萄酒產地歷史文化景觀等也都已入選。
業內人士認為,白酒釀造技藝若能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無疑是行業的一次價值升華,白酒地位、企業形象煥然一新,“走出去”步伐將大大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