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酒業協會主辦的第八屆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于昨日在瀘州隆重開幕。目前,中國酒業正處于發展調整的關鍵時期,在酒城瀘州舉辦這一行業盛會,旨在為海內外參展企業搭建一個交流、合作、共贏的高端平臺,推動酒類市場良性、健康、有序的全面發展。酒博會舉辦期間,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接受了記者的專訪,王延才認為,“酒博會帶動酒業適應新常態,謀求行業長遠的健康的發展。”
記者:王理事長已經是多次來瀘州,今年的酒博會,又給您帶來怎樣的感受?
王延才:選擇在瀘州舉辦酒博會,這跟瀘州作為中國酒業白酒產區的認識有關。四川省是中國的白酒產銷大省,同時也是名酒的聚集地。瀘州作為金三角核心腹地,在產銷上,具有其他地方沒有的優勢。有產業的基礎,也有地方領導的重視,這兩年的展會發展的非常好。而且,選地瀘州也得到了全國各類酒業和經銷商的支持認可。這次不僅有白酒,還有葡萄酒、黃酒、啤酒等企業,大家都認為這兩年的展會辦的有實際效果。我們也希望通過酒博會,把瀘州核心腹地的區域優勢發揮出來,同時,進一步提升核心腹地的地位。尤其是在酒業發展深度調整期間,希望通過展會帶動酒業行業適應新常態。進而探索一個平穩的、長遠的、健康的發展模式。
記者:在酒業深度調整的新常態下,中國酒業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王延才:行業內都稱過去的十年為酒業發展的“黃金十年”,嚴格的說,我們看過去十年走過的路,其實是一種超常規,超過正常的一個產業經濟發展狀態的。十年間,酒業發展積累了不少問題,所以我認為現在所處于深度調整期,實質上是一種回歸。
從2015年1-2月銷售情況來說,酒業的形式很樂觀,比去年同期各酒種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增加幅度比較大。
所以現在我們要做的,第一要調整酒產品的社會功能定位。酒類是快銷品,它是滿足物質、精神需求的消費品,找準這個定位,那么酒企可以探索發展的方向;第二,我們現在正積極努力帶領全行業借助調整期,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跳出過去全手工、半手工的行業狀態,走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道路;第三,協會整組織全行業進行基礎理論研究,研究產品的安全性,健康性,倡導理性飲酒、健康飲酒。我們開展的“3C”計劃,品質誠實、服務誠心、產業誠信,在服務誠心的課題下,用消費者的角度來介紹酒類知識,通過不同的渠道來發送手冊,讓消費者對酒類產品有貼切深刻的認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調整期,我們有困難和壓力,但是把握好調整期,可以謀求行業長遠的健康的發展。
記者:瀘州作為酒城,擁有眾多各類酒企,那么瀘州酒未來應該怎樣發展?
王延才:瀘州擁有“瀘州老窖”“郎酒”兩大名酒,酒業產業基礎雄厚,同時還擁有眾多骨干性的中小酒企。同時地理環境、資源環境、技術等各方面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且發展均衡。所以讓中小骨干酒企扎實發展,作為產區來說,是需要重點扶持的。
瀘州作為一個核心產區,在產區的規劃里面,跟產區經濟綜合性的結合非常重要。產區不僅僅是生產酒產品,還可以融合比如旅游、交通、消費市場、渠道網絡建設等綜合性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