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傳統型中小酒商賺錢難?
從近日酒業連鎖企業發布的數據及酒業家市場調研數據來看,新型渠道的業績呈上升趨勢。1919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其2017年營收近33億,同比增長13.92%。此外,受天貓、京東等互聯網渠道的影響,傳統渠道商、中小型經銷商的日子確實不太好過。
業內資深白酒專家萬興貴分析,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普通酒商賺錢確存在多方面的原因,首先酒廠融合傳統渠道與新渠道的速度、力度都大于酒商,尤其是傳統經銷商,受困于新零售模式對渠道半徑的擠壓,利潤被大大削弱。其次是廠價提升后,傳統經銷商的受新渠道、新零售業模式利潤擠壓,最終價格表現出沒有明顯上升,導致期望的利潤空間增幅較小。
綜合酒業家團隊調研的情況來,但是大商、名酒經銷商的情況略好。因為他們有資金懂管理。但是中小型經銷商在酒企提價后面臨人員成本、運營成本增長、銷量下降等問題,還是難賺錢。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主要原因在于很多酒的廠價提了,但是實際銷售價難提,要消費者買單才行。雖然我也代理了茅臺,今年是賺了些,也是貴在多年堅持。”安徽合肥的白酒商江建(化名)在受訪時表示。
“其實旺季每天都能賣出去幾十件,幾乎是平時一個月的銷量。但現在的消費者都知道價格,所以利潤薄,單價幾十元的白酒也就可賺5元毛利”德陽市某終端商告訴酒業家記者。
“五糧液1200件,劍南春3500件,茅臺800件,春節期間銷售還是不錯的,就是價格上不去,利潤低,漲價我們還承擔了一定的風險,非核心客戶出現了一定的流失。”據某安徽經銷商介紹,事實上,為了春節沖量一些名酒和地產酒存在降價的現象,這也影響了酒商們的利潤增長。
“廠家把價格提上去了,但是我們的推廣費用卻增加了,賺錢難……”福建某白酒經銷商表示。
也有酒商告訴記者酒企關于市場營銷也對酒商進行了培訓,但是針對性不強,在實際操作中實用性不大,所以對于如何賣酒、提升利率依然比較茫然。
關于酒商的低利率問題,九度智力集團董事長馬斐在采訪中指出:酒商利潤受多重因素影響:一是價格逐漸透明,酒類渠道商靠吃差價獲利的暴利時代將逐漸遠去,薄利時代已來臨;二是消費者主權崛起,酒商也需要跟消費者進行互動,運營成本就明顯增加,在毛利并未大幅增長的同時,直接犧牲了酒商的凈利潤;三是廠家營銷費用、渠道費用、返利等逐步在減少,尤其是一些酒廠返利的取消,讓酒商利潤再次受到擠壓,酒商只能拼命擴大市場來獲取微利。
傳統經銷商如何走出困境?
2017年實現凈利增長30%的河北酒商告訴記者他的訣竅在于頻繁的與消費者進行互動,這方面進行了較大的投資。包括建設群、培養意見領袖,這樣可以提升消費者的參與感和存在感,日積月累銷量和利潤就逐漸升上去了。
“中國目前有上百萬酒商,大量的消費者溝通工作仍需依賴酒商。因此,為了維護酒業的生態平衡,酒商層面的利潤分配比例需要進一步提升。”馬斐分析道,現階段,提升酒商利潤,需要上游廠家的支撐。
首先,上游廠家要做好價格體系維護,減少串貨、假貨等亂價根源,確保酒商層面的合理利潤;其次,要持續進行品牌投入和市場投入,吸納更多的消費者,做大消費基本盤;再次,要開源節流,合理控制費用,加大市場管控,讓市場更健康;第四,需加強品質體系建設,提升產品力,從根本上贏得消費群體心智,并配合渠道商做市場及消費者溝通。
萬興貴認為,為了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其實整個行業包括酒廠、酒商都引起重視這個問題,需要一起理性思考,廠商攜手去尋找解決辦法。
“目前,酒廠的焦慮依然存在,一方面是傳統渠道和消費力在減弱,新營銷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另一方面是新消費趨勢下,品牌競爭日益加劇,‘馬太效應’日益明顯。因此,在這樣的市場競爭中,操之過急的市場行為在所難免。”據萬興貴分析,2017年名酒廠們一起跟風提價,的確不是很理性,并非完全符合市場消費需求。面對市場競爭帶來的成本持續攀升,酒廠需要適當理性地、冷靜的放慢發展步伐,多與經銷商溝通。
對傳統經銷商而言,一方面需要重新思考廠商一體化關系,需從過去的利益分享者向新的利益共創者轉變,轉變營銷觀念,成為品牌在區域市場的綜合營銷服務提供商;另一方面需要積極轉變思想,積極擁抱新零售工具,垂直渠道深耕,縮小渠道半徑,提升在區域市場或圈層消費市場的營銷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