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網絡購物的持續火熱,網絡打假也逐漸成為全面關注的焦點。
3月7日,馬云在微博上呼吁兩會代表委員,要像打擊酒駕一樣嚴打假貨。
一石激起千層浪,馬云微博發布后,劉強東隨后在微博上表示,電子商務不是法外之地,在告別粗放式增長之后,現在亟需在法制和規則的軌道上與實體經濟達到共促、和諧、平衡,這樣中國的經濟才會更有希望。
值得玩味的是,在馬云微博打假之前,全國人大代表、馬可·波羅陶瓷董事長黃建平公開表示,公司只授權了兩家網店,但淘寶上竟然冒出了500多家店鋪,嚴重擾亂了其價格和服務體系。
表面看起來黃建平是在批評淘寶,但實際上,他無奈的是目前的中國電商現狀,本應代表更為便捷、高效和健康有序的新購物渠道模式卻讓一些“造假者”鉆了空子,得了利益,而受損的除了實體品牌自身外,還有淘寶、天貓、京東這樣的渠道品牌。
酒行業這樣的“造假案例”也不勝枚舉。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一消費者以865元的單價在天貓商城的泰鼎百興酒類專營店網購了96瓶(12件)茅臺,經茅臺酒廠鑒定發現全是假貨,天貓商城也因此被訴。此外,1919、中酒網、酒仙網及京東商城等,都遭遇過假酒風波。
去年11月,茅臺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習酒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張德芹還在朋友圈怒斥某發霉“老酒”廣告:茅臺沒有原漿酒一說,原漿酒不好喝不能喝,(這廣告)已兩次見到,怕誤導消費者。
這種“長了毛的老酒其實是上周產的”的造假售假案例,之所以有市場還在于部分消費者對于白酒產品片面的認知造成的,當然,這里還有巨大的利益誘惑也使得很多人鋌而走險。
據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質檢總局原副局長、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劉平均介紹稱:“假冒偽劣分子,10次你抓住了9次,1次沒抓住,都能謀取暴利。此前,曾有銷售白酒的電商告訴劉平均,假冒茅臺50年陳釀,利潤比販毒還高!所以,國家要加大處罰力度,提高犯罪成本。”
茅臺集團也曾發表《關于部分媒體播放或登載假冒“貴州茅臺酒”虛假廣告的公開聲明》,進行了澄清,表示部分電視臺及相關廣播電臺、報刊、網絡媒體等機構大量播放假冒“貴州茅臺酒”廣告,誤導消費者錯以為其推銷產品是“貴州茅臺酒”,涉嫌虛假宣傳。
事實上,對于打假,酒行業內很多知名企業包括茅臺、五糧液等企業均很頭疼,一方面確實是“敵人很狡猾”,另一方面,也是企業自身打假的投入巨大,所以,酒業打假需要企業、政府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及消費者們一起,組成雷霆之勢,并從根源上杜絕假酒的市場需求,加以嚴厲的懲處,從而最大化地凈化市場空間。
正如柳傳志在力挺馬云打假時說的那樣,一個三聚氰胺,幾乎毀了整個牛奶行業。足球造假,就毀了整個中國足球。如更多的行業造假,就比霧霾更可怕,不但毀了眾多的行業,毀了網購,而且會毀了誠信,毀了中國的立國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