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見到全國人大代表、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李秋喜是一年后,與一年前的全國兩會時相比,李秋喜臉上的笑容多了,底氣足了。
2017年全國兩會,記者在山西代表團駐地見到李秋喜時,他剛和山西省國資委簽署了軍令狀,若是不能完成2017年酒類主業收入增長30%、利潤增長25%的目標,就引咎辭職,那時的他表情嚴肅,不茍言笑。
2017年,汾酒集團不辱使命,酒類利潤同比增長68.04%,高于山西省國資委當初設定目標43.04個百分點。截至2017年年底,汾酒上市公司總市值達493.5億元,較2016年年底的211.9億元,同比增長133%,走出了一條市場化改革之路。
2017年國有企業改革進入施工期,通過改革激發國有企業活力,增強國有資本的控制力,各地開始探索國有企業改革的市場化路徑,力圖建立起以市場化為導向的現代企業制度。汾酒打響山西省屬企業目標責任考核改革試點的第一槍。
2017年初召開的山西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指出,山西國企國資改革已經到了"非改不可、不徹底改不行、不抓緊改不行"的歷史關口。2018年,駱惠寧在汾酒提交的改革工作報告上批示,汾酒發展變化的實踐證明,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十分必要,大有可為。
"2016年白酒行業經營收入的平均增速只有8%,汾酒2017年能達到40%以上的增速實屬不易。"李秋喜回憶說,簽訂目標責任狀后,從不失眠的他三個月時間需要靠吃安眠藥入眠,半夜醒來就趴在桌子上琢磨哪些人能用、哪些部門可以作為改革突破口。經過深思熟慮,與班子成員開了無數次會后,最終確定將銷售公司作為改革的突破口。
李秋喜說,改革給汾酒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通過改革,機制活了,人心順了,辦法多了。"2018年,各個部門已經簽署了新的目標責任書,我們將持續推進契約化管理,汾酒完不成任務我引咎辭職,下面的企業完不成任務,負責人就引咎辭職。"與一年前相比,李秋喜再說起引咎辭職時硬氣了許多,2017年年末,他又自我加壓地提出了"三步并作兩步走,三年任務兩年完"的發展目標,集團營業收入確保實現190億元,比"十三五"規劃目標增加20億元,增幅11.76%。其中商品酒收入要確保實現94億元,同比增長32.04%,力爭實現100億元,將壓力層層向下傳導,以實現每年在白酒行業里綜合排名向前進一步的目標。
歷經一年改革風吹的李秋喜多了一些底氣,目前汾酒已經引進了央企華潤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引入戰略投資者的目的,不只是引入資金,更多的是要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市場資源,人才資源、先進的管理理念。"
按照汾酒集團的規劃,2018年還將在三項制度改革、選聘職業經理人、市場化選聘人才等方面進行突破,目前已經成立專門的競聘領導小組,對科級升副處,批量配備科級干部都要進行公開選聘。李秋喜說,受到現有的因素制約,還需要一些配套措施,有大的突破,才能發揮改革的協同作用。
改革倒逼發展,汾酒集團打出了一套以市場化為導向的改革組合拳,將國有企業的先天優勢與市場化的管理手段結合起來,探索出一條有國有企業特色的市場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