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業深度調整,上市酒企受到業績與估值下滑的雙重煎熬。但這些卻擋不住區域性白酒企業欲登陸資本市場的雄心,酒類電商也紛紛舉起IPO大旗。時過境遷,5年前資本“喝酒吃藥”的瘋狂局面已經難以重現。面對如今投資圈的冷臉,擬上市酒企能否借IPO迎來春天?
苦等IPO
據證監會披露資料,目前共有三家白酒企業在排隊IPO。其中,醞釀上市多年的迎駕貢酒排在前面,處于預先披露更新狀態,而口子酒業和金徽酒仍處于中止審查狀態。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三家白酒企業排隊時間都不算短。迎駕貢酒和口子酒業都是2012年現身IPO排隊名單的,金徽酒則是次年加入。在此期間,成功進入A股市場的白酒企業屈指可數。
自2009年洋河股份上市至今,5年多時間里,僅青青稞酒和今世緣兩家白酒企業成功IPO。后備軍團中,曾經意氣風發劍指IPO的西鳳酒、紅星二鍋頭等區域酒企代表,如今都選擇了低調蟄伏;2013年-2014年,瀏陽河酒業兩度借殼,欲實現曲線上市均宣告失敗,足見白酒企業實現資本之路的艱辛。
在業內人士看來,眼下并非酒企IPO的好時機。中投顧問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梁銘宣向《金證券》記者坦言,行業調整期內,白酒企業表現普遍較差,難以贏得投資者歡心。即便IPO成功,企業募集資金也與黃金時期相差甚遠。
那么,迎駕貢酒等三家企業堅守IPO的動機何在?“區域白酒企業爭相上市是受行業競爭所迫。”梁銘宣指出,在“茅五洋”等全國性酒企的競爭壓力下,區域白酒處境艱難。若能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無論是募集資金,還是提升品牌影響力,對其業績改善都是非常實用的。
白酒營銷專家肖竹青在接受《金證券》記者采訪時也認為,白酒行業進入惡性競爭時代,名酒企業紛紛將渠道下移,區域白酒遭受擠壓。
超長寒冬
2013年以來,白酒行業步入深度調整期,即便是上市酒企的日子也不好過。
統計數據顯示,A股16只白酒股當中,目前已有10家酒企公布了2014年業績、業績快報或是業績預告,其中9家白酒企業的業績出現了下滑或虧損,整體情況難言樂觀。
據悉,老白干酒2014年凈利潤同比下滑9.80%;瀘州老窖、山西汾酒去年凈利潤下滑幅度均超過50%;水井坊和酒鬼酒預計2014年的虧損幅度均超過億元。其中,酒鬼酒預計2014年虧損0.9億元至1.2億元,同期水井坊預計虧損4億元左右;今世緣、青青稞酒、皇臺酒業、洋河股份等酒企業績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擬上市白酒企業同樣面臨行業沖擊。迎駕貢酒預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公司2014年白酒銷售額和銷售量均出現一定程度下滑;主營業務收入26.60億元,較2013年下降14.08%。
預收賬款常被視為白酒企業的“業績晴雨表”。財務數據顯示,迎駕貢酒2012-2014年預收款項余額分別為5.91億元、3.54億元和4.19億元,整體呈下降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口子酒業和金徽酒仍處于中止審查,尚未補充去年的財務數據。
深度套牢
引人關注的是,擬上市白酒企業都有一群上市的幕后推手。
據預披露招股書,迎駕貢酒身后共潛伏4家創投機構。2011年7月,聯想投資、光大金控創投、中科匯通(山東)股權投資基金、天津君睿祺股權投資合伙企業四家機構,以8.16億元的代價獲得12%的股權。
口子酒業背后,則是高盛2008年入股,持股比例達到25.27%,持有期長達7年的尷尬局面。金徽股份背后更是有一批更擅長于資本運作的股權投資者。金徽股份大股東亞特投資在當地從事礦產和房地產業務投資,實際控制人李明和李雄兩兄弟都不是白酒行業出身。
“2010年前后,不少股權基金和產業資本都沖進去了。”滬上一位長期關注白酒行業的機構人士向《金證券》記者指出,“只是后來白酒行業深度調整,想要賺一把就走的想法,現在很難實現了。”
上山容易下山難,當初高價沖進白酒行業的資本如今面臨套牢的風險。
以迎駕貢酒為例,公司2014年每股收益0.68元,此次新股發行數量上限為1.32億股,攤薄后每股收益合0.57元。同行業上市公司中,今世緣營業收入、凈利潤規模與迎駕貢酒相近。參照今世緣目前的市盈率17倍計算,迎駕貢酒上市股價有望達到9.69元。
屆時,四家創投機構所持股份市值有望達到8.37億元,持股近四年,累計收益率僅2.5%,甚至不及降息前的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
前景難料
“四年前,大大小小的白酒企業聚會上,幾乎都在討論各類資本入股白酒企業的消息,整個行業都是亢奮的。”白酒專家孫延元告訴《金證券》記者,聯想、高盛、中信等金融資本都曾經在2011年前后大舉布局白酒行業,在全國各地注資優質的區域龍頭企業。以聯想控股為例,2010年至2012年期間,先后入股湖南武陵酒業、河北乾隆醉酒業、山東孔府家酒業、安徽文王酒業、四川蜀光酒業等區域酒企。
但從公開信息來看,資本在投資區域龍頭酒企之后,利用并購和上市退出的案例并不多。肖竹青表示,目前不是兼并重組的最佳時機,因為白酒業的調整還需要幾年時間,當白酒也出現跳樓價時,并購重組潮也就到來了。
2015年2月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全國釀酒行業2014年運行數據。數據顯示,我國白酒行業去年累計產量1257.13萬千升,同比增長2.5%。而按照白酒行業“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我國白酒產量達960萬千升,這一產量目標早被打破。
滬上那位機構人士進一步指出,“4年前這個喝酒吃藥概念盛行的時候,白酒行業的平均市盈率超過50倍,現在估值調整只是價值回歸。現在這個階段,以前扎堆進駐白酒行業的資本想要獲得超額回報并不現實。”在其看來,整個白酒行業產能過剩的狀況還沒有發生根本改變,想要走出行業調整期還有很長的路。
實時資訊,酒業商機,盡在佳釀網微信公賬號(jianiang_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