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個人消費崛起的時代,中國的葡萄酒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其中進口葡萄酒增速連續3年穩定在兩位數,但是市場份額很難持續提升,國產葡萄酒也在加速搶占市場。
中國消費者在選購葡萄酒時,“品牌”和“產區“是兩個最重要的因素。不難理解,在中國,消費者對于葡萄酒營造的生活方式充滿憧憬,由此帶動了葡萄酒的消費。但是,由于對葡萄酒認知的缺乏,消費者在選擇葡萄酒時表現出不自信;與學習掌握那些復雜難懂的葡萄酒知識相比較,識別“品牌和“產區””就要容易得多。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但是,國內葡萄酒企業需引起注意的是,進口葡萄酒在中國的迅猛發展,逢年過節、聚會就餐都能見到進口紅酒的蹤跡。中國葡萄酒進口量由2013年的40.59萬千升增至2017年的78.72萬千升。2018年1-11月葡萄酒進口量67.07萬千升,同比減少5.1%。預計2018年葡萄酒進口量將小幅減少。中國葡萄酒市場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關口,葡萄酒進口量持續上升,世界葡萄酒產酒國的目光都轉向了東方,這對未來中國葡萄酒市場格局或有很大影響。
正是看到了“品牌”和“產區”在中國葡萄酒市場推廣和消費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煙臺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王中在第十二屆煙臺國際葡萄酒博覽會招商會上表示,煙臺作為國內葡萄酒產區的重要代表,不僅有張裕公司,現在更是有長城、威龍以及拉菲等多家國際品牌企業再次落戶。但是讓很多人忽略的是,山東煙臺同樣是進口葡萄酒貿易大省,這樣的市場地位,吸引國內外葡萄酒產區一起角逐中國市場。
業內認為,當下,中國葡萄酒市場處在一個不斷發展和演變的過程中,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認知越來越多,對產區概念正不斷加深,因此中國葡萄酒的發展,產區概念極為重要。
隨著中國葡萄酒市場逐漸成熟,越來越多的進口葡萄酒紛紛涌入中國市場以分一杯羹。據悉,當前中國有超5000家葡萄酒進口商以及經銷商,其中,上海、北京、深圳和廣州的經銷商數量是最多的,競爭也更為激烈。且隨著澳大利亞出口到中國市場葡萄酒業務的逐漸深入,進口葡萄酒也面臨著線上、線下渠道布局的難題,以及眾多葡萄酒品牌的擠壓,未來,在行業發展空間擴大的同時,市場份額反而較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