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記者從在貴州仁懷召開的2016年中國酒業協會顧問座談會上獲悉,2015年中國酒業正呈現出多元化消費格局發展勢頭,而2016年消費者、酒類生態健康、產業融合都將備受關注。
小酒種發展勢頭更迅猛
根據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宋書玉通報的2015年釀酒行業發展情況數據顯示,2015年相比2014年飲料酒(基酒)的產量略有下滑。而在經濟下行壓力倍增的背景下,2015年飲料酒整體的銷售收入也呈現出逆增長的狀態。
白酒版塊,由于統計數據中的規模以上企業比2014年增加了45家,所以最終201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規模以上企業產能和銷售收入相比2014年都略有增長。除此而外,白酒行業還存在大量非規模以上企業,并且無證企業相比有證企業數量更為龐大,所以白酒還面臨較大問題。
葡萄酒版塊同樣面臨較大壓力,主要是進口葡萄酒帶來的沖擊。從國家統計數據看,2014年全國葡萄酒產量2015年與2014相比大體持平,略有輕微下浮,不過葡萄酒銷售勢頭不錯,2015年銷售收入比2014年增長約10%。
其他飲料酒在2015年都有較大增長幅度。黃酒大約增長了13%,預調酒等其他酒增長18%。
而據貴州省釀酒工業協會領導透露的數據,貴州酒企用全國約3%占比的產能賺取了全國約32.5%占比的利潤。而且2015年的銷售、稅收增幅都遠超全國平均水平,而利潤更是行業第一。
要主動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產業未來的發展核心在于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所以白酒行業構建新型的酒與社會、酒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已經迫在眉睫。
白酒行業如何才能改善與消費者的關系,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補上“黃金十年”缺失的這一課?
首先,轉變思維是拉近與消費者距離的第一步。白酒權威專家季克良在今2016年中國酒業協會顧問座談會期間指出,當下不是做不做消費者的問題,而是消費者買不買和買不買得起的問題。
其次,抓住標準改革的契機,促進酒行業的健康發展是拉近與消費者距離的好方式。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會長朱思旭表示:“拉近與消費者距離首,要做好消費者教育和宣傳。”將酒的特性和人的需求結合,其中原產地標準等的推行無疑將大大簡化這一工作。該專家強調,標準也不需要太多,有國家強制標準、原產地標準等即可,標準不能多也不能濫,并且標注出來的標準也應遵循簡單原則,才能方便消費者辨認和執法機構執法,從而切實保護消費者利益。與此同時,企業也才能更好的參照標準,將對產品的追求上升到文化高度,用文化的手段去豐富產品的內涵。
再次,推進與消費者互動的落地執行,是拉近酒與消費者的可行之道。作為酒行業的引導者,中國酒業協會在2015年做了大量工作,如成立以幫助消費者建立對酒類產品的正確觀念為宗旨的中國酒業協會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推出“親民酒榜樣中國行”活動等與消費者互動的活動,利用《中外酒業》與社會和互動。據悉,在今年還將繼續提供大師走向市場、走向消費者的契機。隨著酒類企業意識的轉變,在2015年還有為數不少的企業已經開始在拉近消費者方面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
有行業專家指出,主動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供給側是一個很有好的方式,而強化品牌意識和品牌戰略格局,才能在供給側中受益。為此,企業要重新審視自身的品牌戰略,要讓品牌戰略融入供給側改革之中。
此外,有專家還指出,白酒健康工作的推進也是拉近與消費者距離的好方式。據悉,在中國酒業協會牽頭的“十三五”規劃將于近期正式出臺,而有關健康白酒規范將是一大重點。當前正處于“規模效益培養品牌將向特色效益培養品牌轉變”中,白酒做大而全的出路將越來越窄,而隨著消費者意識的加強,健康的、有特色的酒將受到各界歡迎,這也是當下小酒種發展勢頭較猛的重要原因,也是飲料酒多元化消費格局正在形成的重要原因。
在推進健康方面,酒行業在2015年也有頗多有益的探索。如“用聯盟創造產業新生態”思路下的酒莊聯盟、原酒委員會等;又如“從傳統釀造走向智能釀造”思路下的一些生產工藝、生產技術的革新。據悉,今年在推進酒的健康發展方面,已經有多個課題被申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