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方式謀求突圍
面臨激烈競爭,被收購成為大部分中小酒企、區域性酒企的一條出路。2016年,白酒行業并購不斷,包括洋河股份(83.010, -0.49, -0.59%)收購了貴酒、古井貢酒以自有資金8.16億元完成對湖北酒企黃鶴樓51%股權的收購、五糧液收購山東古貝春酒業51%的股權等。
在白酒營銷專家肖竹青看來,下一輪并購或率先從區域酒企展開,“一方面酒稅(消費稅、增值稅)是向企業所在地繳納,地方政府一般會給本地酒企更多支持;另一方面,未來各地表現出色的區域酒企可能會并購同區域的酒企。”
白酒行業觀察家馬斐認為,“并購也要看如何操作,不是所有的并購都是成功的,例如聯想的酒業板塊就很不理想。”
在2011~2012年期間,聯想控股曾斥巨資或戰略投資或戰略收購了5家區域性酒企,但在今年卻一直忙于整體出售。
除了并購、被并購以外,在蔡學飛看來,區域酒企還忙于抱團和走出區域。“就拿甘肅等西北地區的酒企來說,他們還做了些抱團方面的嘗試,以互聯網、B2B 、B2B 聯盟等形式來做,但依然是形式大于內容,主要是無法平衡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利益分配,包括資源分配與市場收益的分配。”
蔡學飛告訴記者,“目前來看困難較多。由于目前中國白酒的兩大特征——消費升級和產品品牌化,對比一線酒企,區域性酒企在全國品牌的號召力實際上很弱。它們往往采取單品突破戰略,這樣的戰略在實際的市場運作中,存在著整個市場費用與具體的銷售額之間的矛盾。”
林岳告訴記者,“杜康其實在轉型上也做了很多努力。”從2015年開始,杜康對其產品線進行瘦身,聚焦酒祖杜康和綿柔杜康兩大系列,并推出“杜康1號”和青春小酒“杜二”等戰略新品。“減少產品類別,重視終端的陳列、重塑渠道形象等,這些都有一定的收效”,不過林岳認為,“根本問題可能不在這里,而在于品牌的內涵、品牌的認知度不夠。”
“*ST皇臺近年來存在股東不和、官司不斷、企業資金鏈安全等挑戰,在轉型中也都試圖做過策略的調整,但偏離了酒業主業的發展,比如投資番茄產業等,這導致了更大的困難。”黑格咨詢首席顧問徐偉說。
關于區域性酒企在未來如何突圍,蔡學飛提供了兩個可能的方向,“首先,這些企業得精耕本地市場,做深做透本地市場,以利潤為先導,而不是以傳統的規模為先導,再逐步提升產品結構,跟上整個大趨勢;其次,利用互聯網技術的蔓延,采用包括 O2O 模式、電商平臺、產品定制化和時尚化等做法。”
“在新零售和新經濟趨勢下,隨著渠道方面的變革(比如電商平臺酒仙網、1919的出現),區域性酒企也要隨之而改變。此外,要迎合消費者的變化,用以個性化的打法來做市場。”陳海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