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的貴州,白酒產業發展大潮風起云涌。從2014年首創“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風靡大地神州的黔酒中國行,到2017年第七屆中國(貴州)酒類博覽會的成功舉辦;從2017年初茅臺紅利下的醬酒熱現象,到2018年初《世界十大烈酒——遵義產區宣言》。
行業利好似乎成了酒業關鍵熱詞,抱團發展也成了業內共識,前有川黔白酒頻繁互訪,后有“茅五瀘郎”聯手“情系東北”。這一系列動作似乎在告訴我們:固守內耗終將止步不前,共生共享才能發展。
但不少業內人士卻認為,貴州白酒“抱團發展”很難實現,原因是企業因自身發展需要,很難真正達成握手言和。同時,在市場經濟主導下,特別是面對一些“兵家必爭”的優勢市場,企業競爭不可避免。
那貴州白酒抱團發展究竟是看不清現實,還是意味著優化競爭生態?
近日,記者走訪省經信委、遵義酒業協會、茅臺、國臺等相關政府部門、協會、企業,揭曉答案。
01、順應時代要求
產業利好打基礎
白酒是國家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貴州的支柱產業,回顧過去不難發現,貴州白酒行業經歷的幾次周期性波動,大多與國家政經環境變化和產業政策導向有著直接的正向關聯性。
解讀“十三五”規劃和十九大報告,國家對白酒產業走向已有明確路標,那就是:規避系統性經營風險;積極擁抱互聯網,實現白酒+互聯網式轉型;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凈化市場環境;大力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完善國企國資改革方案,圍繞管資本為主加快轉變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
省委書記孫志剛在2015年考察貴州白酒產業時提出:堅持開放帶動、創新驅動、品牌引領,做精做優做大做強白酒產業。
省長諶貽琴表示:以良好生態確保酒產業可持續發展,以白酒產業發展倒逼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互利共贏。
近年來,貴州著力把白酒產業作為“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重要抓手,已取得傲人成績,貴州白酒產業走出了一條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新路子。
來自省經信委的數據顯示:預計2017年貴州白酒實現利潤總額達430億元,約占全國白酒產業利潤總額的35%;全省白酒產業產值達902億元,增加值完成804億元,分別是2012年的2.2倍和2.14倍;產量約占全國的3.8%,銷售收入約占全國12%,利潤約占全國33%,供給能力好于全國。
單從“黔酒中國行”這一項舉措來看,貴州白酒開創了國內“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營銷先河,“好山好水釀好酒”的貴州產區形象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提升,唱響“貴州白酒”品牌。
活動自開始以來連續4年掀起熱潮,簽約近千億元,在全國白酒行業引起強烈反響。
貴州力量與醬酒集群,持續刺激著中國白酒消費者舌尖上的味蕾,不斷影響著中國白酒產業品牌與渠道變革中的新局面。
省經信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當前,貴州正處于加速發展、跨越發展、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抱團發展、共同開辟多渠道、寬領域的合作途徑,有利于進一步深化區域合作、擴大對外開放,推動貴州與外省交流合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十二五”以來,貴州白酒增加值年均絕對增長數達14.5%,在產區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上均實現較大提升。
仁懷市先后被工信部、質檢總局授予“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優名酒)”“全國醬香型白酒釀造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仁懷醬香酒”獲得中國地理標志保護,仁懷醬香酒以721.91億元高居“全國醬香型白酒釀造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醬香酒區域品牌價值之首。
茅臺品牌價值達115.48億美元,超過國際酒業巨頭保樂力加,成為“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習酒、國臺、董酒品牌價值分別達260.75億元、102.55億元、53.37億元,呈穩定增長態勢。
目前,全省白酒企業共獲茅臺、金沙、國臺、珍酒等14枚中國馳名商標。其中,茅臺、董酒、鴨溪、賴永初獲“中華老字號”。
省經信委相關部門負責人還透露,2012年以來,全省白酒產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逐年上升,由2012年的17%提高到2017年的18.7%,占全省GDP比重由2012年的5.47%提高到5.94%。
同時,得益于茅臺的引領和支撐,整體發展穩中向好,在行業內掀起一片產業發展大潮。
2017年,茅臺集團實現產值592億元,是2012年的2.17倍,占全省白酒產業的65.6%。
將茅臺與全國19家上市白酒企業進行比較分析,茅臺集團銷售收入764億元,同比增長50.5%,完成利潤總額403億元,同比增長57.6%,穩坐全國白酒行業頭把交椅。
而除茅臺外,貴州十大名酒的生產企業,2017年完成產值310億元,占全省白酒產業的34.4%,完成產量32.5萬千升,占全省白酒產業的72%,增勢持續健康穩定。
其中,習酒、金沙、國臺、董酒、珍酒等增速均在2位數以上,經過近幾年的市場調整,實現了較好轉型發展,為全省白酒后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貴州白酒產業的磅礴發展,為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18.7%,位居全省十大產業前列。
數據顯示,2017年貴州輕重工業總產值之比約為1︰1.5,白酒產業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7.1%,占全省輕工業總產值的24.8%;分別比2012年提高1.44個百分點、2個百分點。
2017年貴州白酒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有128戶,是2012年的1.93倍;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48戶。
其中,百億元以上企業有茅臺;20億元以上企業有習酒、金沙、國臺;5億元以上企業主要有青酒、酒中酒等。貴州白酒產業在全國白酒行業中的地位日趨鞏固。
在產品結構上,以茅臺為龍頭的高端產品銷售收入占全省62.3%;以習酒、金沙、國臺等為重點的中檔支撐產品占比22.3%;其他中小白酒企業低端產品占比為15.4%,產品結構鏈條日趨豐富完善。
專家分析,目前抱團發展的貴州白酒可以成為助推貴州發展的重要引擎、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