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符合市場需要
行業共識添助力
“產區”是世界名酒的最佳表達方式,作為醬香酒核心產區的貴州仁懷更是如此。
2017年,黔酒中國行在鄭州發布了“仁懷白酒品牌強市戰略宣言”,首次確立了“仁懷產區”概念。仁懷市作為中國醬香白酒發祥地和主產區,以酒立市、以酒興市,被譽為“中國酒都”。
不可替代的品質優勢,成了貴州白酒闖市場的“金字招牌”,在茅臺的引領下,貴州白酒以其優質的原料、獨特的工藝、不可復制的環境、優良的品質、濃厚的文化底蘊,正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同和青睞。
中國白酒看貴州,貴州白酒看仁懷,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目前,在仁懷85平方公里的醬香酒核心產區內,擁有涉酒企業2800余家,其中白酒生產企業323家。擁有酒類注冊商標7500多件,全國馳名商標7個,貴州省著名商標88件,仁懷醬香酒品牌價值達722億元,被國家批準命名為全國醬香白酒知名品牌示范區。
2011年貴州提出“未來十年中國白酒看貴州”,而核心產區——遵義2009年便提出打造“培育知名品牌,形成名優酒產業集群”,2016年又提出打造“赤水河300里白酒長廊”,要把遵義打造為“赤水河醬香白酒”的中國名酒基地,2017年還著重提出“中國白酒遵義大產區”的概念。
2017上海國際酒交會期間,遵義入選“世界十大烈酒產區”,遵義產區以“世界十大烈酒產區”的名義向世界傳音:貴州除了茅臺,還有遵義十大名酒、中國酒都十大質量獎為代表的“雙十”品牌。
抱團發展、強強聯合,已成“十三五”貴州白酒業發展共識,也是新一輪戰略機遇期的必經路徑。
映射到消費市場的現實語境就是: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整體提升,消費者喝好酒、健康飲酒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這樣的背景下,純糧固態、低損害度、低醉酒度、具有健康和養生基因的高品質白酒迎來爆發式增長機遇。
業內人士認為,唯有抱團發展的貴州白酒企業才具備全國化市場的運作能力。
貴州白酒先天高品質、高品牌、高定位,除省內市場外,主要切割的是全國中高端消費群體。置身全國白酒市場來看,唯有抱團發展,貴州白酒才具備全國化的要素、能力和機會。
從業績和利潤規模來看,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19家白酒上市公司業績總規模約1250億元,占到了全行業的25%,利潤總和約400億,占全行業的50%。
從這組數據中不難發現,白酒行業的品牌集中度將越來越高,其中,體現品牌集中度的一個最重要的指標便是“利潤增速和占比”,也即是品牌的溢價能力。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醬香市場份額的擴大,茅臺的地位更加難以撼動,如果能夠站在行業的角度來整合推進貴州白酒,讓更多的品牌加入進來,共同培育一種香型,而非一兩只品牌的孤軍奮戰,貴州白酒的品牌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將會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03、拓寬自身發展
企業抱團成關鍵
茅臺酒是貴州仁懷最知名的名片,但懷仁在白酒“黃金十年”酒企遍地開花,產能迅猛增長,如今卻面臨產能過剩以及產品同質化等問題。
目前仁懷地區醬香酒企業仍存在小、散、亂的狀況。除茅臺酒一枝獨秀外,仁懷醬香酒在規模、市場占有率及品牌延伸度等各方面欠缺與其他香型白酒拼市場的底氣。
近年來,酒業步入調整期,仁懷曾先后出臺措施,試圖通過抱團整合等方式助力當地中小酒企發展。
2017年6月,仁懷以酒投公司為主體,提出“再造一個茅臺”目標,借機推出醬香酒產區品牌,以投融資管理、線下新型連鎖與酒類產品打造產區品牌平臺。
消息一出,業內嘩然,紛紛質疑再造一個茅臺因政府牽頭可能導致企業動力不足。
但隨著時間的發展,撥開迷霧的事實顯示,仁懷酒投公司介于政府與企業之間,既是政府政策的執行者,又承擔經營功能與品牌塑造功能,此次打造產區品牌既是政府行為同時也是市場行為。
這不得不說是貴州白酒產業發展的一大里程碑,由行業、龍頭企業等多方牽頭塑造產區概念、抱團發展等動作,其目的都在于為市場搭臺,并幫助貴州中小白酒企業更新理念,借助新型酒類連鎖店、互聯網及金融等手段迅速提高仁懷醬香酒的市場占用率。
實際上,仁懷并非是近年來唯一一個提出打造白酒產區品牌、提倡酒企抱團發展的地方。
2015年,四川宜賓為了打造產區品牌,支持區域白酒企業成立了“宜賓酒股份有限公司”。吸納多家中小酒企的宜賓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成都推出“宜賓酒”品牌及旗下6款白酒產品。
除此外,江蘇宿遷、四川瀘州等地均曾出臺相關政策扶持區域白酒產業發展。
貴州白酒在茅臺這棵大樹下,究竟是好乘涼還是不長草?
專家一致認為:企業是否抱團是關鍵!
專家分析,讓品牌安身立命的一定是品類,品類先于品牌。品類是品牌的基礎、是品牌的母體、品牌的原力。一個弱勢品類是孕育不出一個持久強勢品牌的。醬香酒從工藝和地位來說,就是中國主要香型之一。在茅臺的光環之下,消費者對于貴州白酒認知也將會從對產品、品相、品類的高度聚焦而來。
正因如此,貴州白酒的發展之路,應該由“四駕馬車”拉動,彼此既相互競爭,更相互合作,形成各有特色、各有核心競爭力的、高中低檔產品全線覆蓋的多寡頭格局。唯有如此,才能使貴州白酒規模化、集約化地滿足全國消費者需求,強力提升醬香酒市場份額。
這“四駕馬車”分別是:排頭兵茅臺;其次是以習酒、王子酒、迎賓酒等茅臺系列酒為主的第二軍團;第三軍團是國臺、董酒、金沙、珍酒、貴州醇等外資注入的企業;第四軍團便是以青酒、安酒、鴨溪、勻酒等為主的地方性知名企業。
這樣對于全國白酒市場來說,貴州“四駕馬車”既是貴州白酒產業集群的代表,更是全國乃至世界消費者識別貴州優質白酒的“超級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