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2016年第5期),江蘇洋河大曲白酒、宜昌巴人福牌外婆菜等115批次產品被曝不合格。63批次不合格酒類產品中,散稱白酒成為“重災區”,共有公安縣鄂南酒坊、隨縣洪山鎮桂花酒廠等44批次散稱產品不合格。此外,標稱為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洋河大曲(生產日期2013-06-20,規格500mL/瓶,42%vol)被抽檢出總酯、乙酸乙酯項目不合格,一時將洋河酒廠推上了風口浪尖。
消費者酒知識知之甚少 談質量問題色變
佳釀網(微信號:jianiang_cn)記者走訪超市,隨意詢問消費者對此事看法時,有消費者表示對于洋河產品的擔憂,以后會慎重購買此產品。也有消費者表示沒聽說過洋河產品不合格事件,對總酯、乙酸乙酯更是沒有聽過,更甚者表示對于洋河大曲低于國家標準更認為產品有大問題,以后可能不會購買。
為什么一談到質量問題,老百姓總是慎之又慎?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國近年來的現狀導致老百姓談食品安全問題色變。網上流傳這樣一個段子講述中國人的一天:“早晨起床,掀開黑心綿作的被子,喝杯過了期的碘超標還摻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外加一個蘇丹紅咸蛋;中午在餐館點一盤用地溝油炒的避孕藥喂的黃膳;晚上蒸一盤病的瘦肉精養大的死豬肉做的臘肉,抓兩個添加了漂白粉和吊白塊的大饅頭,還喝上兩杯富含甲醇的白酒……”讀起來雖好笑但令人深省,食品安全問題關乎每個中國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不容忽視。
洋河大曲被抽檢出總酯、乙酸乙酯項目不合格,老百姓擔憂其產品有質量問題也無可厚非。但是,記者走訪時發現消費者關于酒知識知之甚少,一聽到總酯、乙酸乙酯等更是摸不著頭腦。出了產品質量問題更是一棍子打死,表示再也不會購買此品牌旗下其他產品。這都與老百姓酒類知識匱乏有關系。
科普:總酯、乙酸乙酯低并不意味著產品有大問題
我國現在濃香型白酒執行的是《濃香型白酒》GB/T10781.1-200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其中對總酸總酯明確規定標準。抽檢的洋河總酯只有1.86g/l,國家優級標準是大于等于2g/l,抽檢洋河己酸乙酯是1.05g/l,國家標準是在1.20-2.80g/l。對照此標準,洋河大曲確屬不合格產品。
佳釀網記者就此事件詢問了酒類科普專家鄒江鵬博士,鄒博士表示洋河大曲抽檢總酸總酯低于國家標準一是有可能確實是出廠前質量控制問題,二有可能是自然存放過程中出現了總酯降低,總酸增加的現象。
同時鄒博士也表示要區分優級和一級的標準。“國家標準中優級標準要高于一級標準,這次抽檢洋河總酯1.86g/l,己酸乙酯是1.05g/l,雖然都低于國家優級標準,但是滿足了國家一級標準,總酯大于1.5 g/l,己酸乙酯在0.6-2.5 g/l之間。也就是說,根據國家優級標準洋河酒這批貨物是不合格,但是根據國家一級標準,這是合格的。當然,洋河在執行國標時候,肯定是按照優級標準執行,這個也是必須要注意的。”
鄒博士在回答佳釀網記者關于洋河大曲總酯、乙酸乙酯低于國家標準,是否對人體有害問題也做了詳盡回答,他表示“抽檢的總酯和己酸乙酯只是低于優級標準,是符合一級標準的,對人體沒有害。如果查出甜蜜素、糖精鈉、氰化物、重金屬等超標就有害了。總酯和乙酸乙酯低,只會對口感有些影響。”
酒類質量安全需齊心 科普任重道遠
食品安全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也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與改造,酒類安全亦如是。而真正讓老百姓看到抽檢酒類產品不合格信息不會立馬腦補生化危機而是理智看待的最重要環節是科普,努力讓更多人懂得酒類相關知識。酒類專家科普先鋒鄒江鵬也表示,讓更多人參與到科普中更多人了解酒類知識才是重中之重。
酒類企業應在科普上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積極傳播正確的酒類知識。同時鄒江鵬也表示,酒企加強自身質量控制體系建設,才能切實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保障白酒質量安全。真實、準確、科學、系統地記錄生產銷售過程的質量安全信息,實現白酒質量安全順向可追蹤、逆向可溯源、風險可管控,發生質量安全問題時產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責任可追究。地方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應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總局指導意見,提出指導、監督白酒生產企業建立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具體措施。不斷指導企業加強追溯信息化建設,引導企業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追溯體系實施水平。不斷探索根據監管需要調用企業追溯信息的方式方法,提高監管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同時媒體作為信息的傳播者,在傳播信息時,分清事件問題的輕重及是否真實,不要一邊倒,施加媒體暴力,在了解事情真相后,客觀報道及傳播。消費者在傳播此類消息是亦如是。鄒江鵬說“明明白白喝酒,喝明白酒。”對于這一期冀,科普任重而道遠,也需多方面配合及努力,總有一天這不會是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