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認為,零關稅進口對于葡萄酒市場影響很大,自2015年起,智利葡萄酒出口中國實行零關稅,憑借這項優勢,智利一舉拿下散裝葡萄酒最大來源國地位,2016年,中國散裝葡萄酒最大來源國是智利,進口總量約8,586萬升,同比下降18.32%,約占散裝葡萄酒總量的60%;金額約為5,744萬美元,同比下降8.67%,約占散裝葡萄酒總額的50%。雖然兩方面都有下降,但都遠超于排在后面的澳大利亞等國家,所以智利低端葡萄酒仍在國內市場很走俏。
有分析稱,新西蘭、智利、格魯吉亞、澳大利亞等都屬于新興的葡萄酒生產國。未來隨著我國與歐洲、南美等各國經貿關系的深入發展,還將有更多葡萄酒以零關稅姿態進入國內市場。這意味著,國產葡萄酒將面臨著比以往更為嚴峻的形勢,而進口葡萄酒之間的競爭也更為激烈化。
進口品類未來將多元化
進口葡萄酒數量的大幅提升,使得進口葡萄酒之間的競爭加劇,一些原本被業界看好的品類受到沖擊,這種消費市場的持續擴大、來源國的日益增多,使未來進口葡萄酒可能形成品類日益多元化的局面。
2016年,中國進口起泡酒總量約1253萬升,同比下降0.63%;總額約5,658萬美元,同比下降6.14%;平均價格為4.52美元/升,同比下降5.44%。
起泡酒數量略微下降,價格則明顯下降,但起泡酒市場之前被普遍看好,2014年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最大的亮點是進口起泡酒的強勢崛起。2014年中國進口起泡酒1387萬升,相比2013年上漲59.1%,漲幅巨大。
這種變化顯然與起泡酒的過度競爭有關,此外,還有意見認為之前的過度炒熱,已經讓消費者對于起泡酒形成審美疲勞。之前起泡酒以時尚、低酒精度、口感接納度高深受一線城市女性消費者的青睞,但隨著葡萄酒品類的增多,以及對于單品類的過度炒作,起泡酒一夜之間不再受寵。那么未來將會如何發展?業界認為,進口葡萄酒或將呈現品類多元化的局面。
葡萄酒的分類比白酒的分類更復雜,在國外每一種類型的酒都會滿足消費者的不同細分需求,比如餐前酒精度較低的開胃酒、餐后甜酒。業界認為,品類細分一定是下一階段的趨勢,香檳、半干/甜、白蘭地、冰酒都有機會成為新寵。
“品類細分帶給商家機遇,誰能打造出新的熱點品類,誰就會鞏固在中國運營進口酒的權威地位。”呂正春表示。
據悉,中國葡萄酒市場品類較為單一,但是在國外,葡萄酒按照屬性與地域,分為多種品類。從屬性上來區分,有干白、甜酒、桃紅、低起泡、高起泡、低度、無醇、有機等等諸多概念,其中每一個概念都有相應的消費人群。面對進口葡萄酒的泛濫與大眾化,消費者需要清晰的品類概念與品牌概念。
此外,來源地不同,也可以成為葡萄酒區隔化的競爭點,法國酒的概念深入人心,但是以澳大利亞、智利為代表的新世界葡萄酒同樣在中國打出一片天。若未來酒業運營商能夠善用地域、來源國概念,為葡萄酒品類附加不同的文化內涵,將可有效實施差異化競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