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市場延續春節前的行情,高端白酒更因為企業的控量保價策略而繼續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作為標桿的茅臺飛天價格居高不下。業內人士認為,白酒行業出現明顯分化,預計“控量保價”仍是今年白酒市場的“主基調”,整體行情在中秋節之前將穩中有漲。
行業控量保價促白酒漲價
春節前掀起的白酒消費高峰給市場帶來信心。據了解,茅臺飛天價格在2016年底從1050元左右一路漲至1350元左右,目前價格并未因春節長假結束而下調,行情“高燒不退”。記者從市場了解到,個別地區的茅臺飛天在春節前竟然出現逼近2000元的價格。
“這是整個白酒行業合力打下的一場漂亮的營銷戰。”有業內人士如此形容2016年白酒行業的“控量保價”策略。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分析,2016年整個白酒市場的最大特征是漲價,漲價的原因跟以往有所不同,主要來自企業的全面控量保價。他認為,預計嘗到“甜頭”的企業會在2017年把控量保價“進行到底”。
日前,多家白酒企業公布2016年年報預報,大多數成績喜人。貴州茅臺公告顯示,公司2016年營業總收入398.56億元,同比增長19.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6.5億元,同比增長7.4%。水井坊預計2016年度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60%左右,同比增加40%左右。沱牌舍得2016年業績預增超過10倍。
不過,也有個別企業在行情上漲之下也未能轉虧為盈。*ST皇臺發布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6年1~12月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0億至-1.50億元。
貴州茅臺廣東省級特約經銷商董事總經理郭超仁認為,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在去年表現良好,行情上漲并不代表整個行業的復蘇。
業內觀點
香型之爭將日趨激烈
“白酒行業出現明顯分化。”朱丹蓬認為,在分化中,有品牌知名度的白酒有更強的議價能力。觀察促銷現場可以發現,大多數打折、買三送一的基本上是濃香型白酒,而醬香型白酒很少有大力的促銷。有業內人士認為,濃香型和醬香型白酒之爭在2017年將更為激烈。
事實上,隨著白酒消費的升級,有的酒企計劃將生產重點轉為生產醬香型白酒。朱丹蓬認為,兩者之爭表面上看是香型的區別,但“骨子里”是工藝上的競爭:“濃香型白酒可‘速成’,醬香型白酒需要更多時間成本,而且醬香型較難作假勾兌難。”他認為,企業愿意沉淀下來進行產品升級,是因為認識到消費升級帶來的挑戰和機會。
不過,朱丹蓬認為,2017年的白酒市場行情不會出現快速走高。他預計,未來半年白酒市場將繼續保持春節前的價格,穩中有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