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春節已經進入了倒計時階段,忙碌了一年,期盼的就是那幾天能和家人團聚,舒舒服服的過大年。過年自然是少不了酒,不論白酒還是葡萄酒或者是洋酒,總需要喝點的。所以,春節被酒商們看做是最后的“百米沖刺”,能否完成業績關鍵也是在這幾天。
1、穩定成為主旋律,須防庫存壓力
2018年,國產葡萄酒產量持續下滑,進口葡萄酒的進口量也出現了下滑,市場紛繁復雜,各種產品搶占著消費者的注意力,消費者面對產品選擇更加眼花繚亂。經歷過這一年的洗禮,很多酒商反映市場難做,消費疲軟,但是針對春節的市場情況,小編了解到,借著春節的銷售旺季,市場反映還是相對穩定的。
江蘇圣果葡萄酒供應鏈的湯同柱認為今年的市場跟往年并無太大區別,讓大家感到時局嚴峻的主要原因還是庫存問題,由于前幾年市場預期太過樂觀,很多酒商都擴增了產品線,產品增加的速度超過了市場的發展速度,進口量激增的背后必然是供大于求,同時又受到線上的雙重擠壓,體量大的進口商壓力會不小,但是一些中小經進口商、經銷商受到的影響不大,甚至有部分客戶發生年底斷貨的情況。
整體來看,雖然行業未來存在很大變數,但在年末市場,葡萄酒表現出來的主要特點是穩定。而對于進口商的庫存,很多業內人士也表示了謹慎樂觀。他們認為,相比起2013年的行業性渠道壓貨,2018年末進口商的庫存要小很多,而且消費基數在穩定增長,市場擴容,再加上更多散客和中小經銷商的進入,進口商的出貨的壓力不太大。同時,也是因為上次行業性的壓貨危機,使得進口商都比較冷靜客觀,庫存也在各自承受范圍之類,相信春節前后進口商庫存壓力能得到很大緩解。
盛世酒業的黃水筠也表示,今年的市場情況總體還是比較穩定的,銷售狀況也比較良好。雖然市場上的貼牌紅酒今年更多更復雜,但是存活率不是很好,都很快的酒“死”掉了,真正有品牌、有品質的酒在市場上表現還是不錯的。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2、品牌化時代,消費越來越理性
有數據顯示,到2020年,中國的中產階級將達到4億人,隨著中產階級的壯大,消費者對酒類產品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更加看重產地、工藝、口感甚至到產品的品牌理念。
對此,黃水筠談到,現在的消費者確實越來越理性。一方面,消費者在購買葡萄酒時會越來越看重品牌,品牌意味著品質,品牌也是產品的良好背書。另一方面,消費上也懂得適度節制,消費者越來越懂自己的喜好,也能夠自己判斷葡萄酒品質的優劣。
消費者越來越理性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對價格更加敏感,大眾化的價格更能吸引消費者。東莞的酒商陳先生說到,今年的市場總體還是比較穩定的,但是整體的價格下降了20%,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品牌,另外加上市場競爭加劇和網購的影響,終端就會越來越困難。
廈門的酒商肖先生也說到,今年市場很火爆,有很多產品都賣斷貨了,價格方面主要是走“群眾路線”大眾化的產品比較容易接受,一方面,這樣的產品在消費者的接受范圍之內,也能滿足日常飲用的需求;另一方面,產品有一定的品牌背書,品質相對過關。在未來,品牌和品質將是影響消費者的核心因素。
因為區域市場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所以表現也不相同,概括來說:一線市場逐漸精品化,三四線市場正在實現普及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產品結構向兩端拉伸,消費分級的態勢更加明顯。
3、消費分層,個性化需求更加凸顯
關于消費,人們還在為了“升級”還是“降級”爭論不休。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對于消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消費邏輯,商品本身到底是什么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滿足身份認同,就像有句話說的“你的就是你所消費者”,消費者也是通過消費來找到自己的心理認知。
對此,廣州酒商溫生表示不同的消費群體有不同的消費需求,對于葡萄酒,女生比較喜愛干白、桃紅和起泡酒,價位在200元左右的,瓶裝酒標顏值高的接受度高。還有一些女士,則喜歡澳洲、阿根廷、葡萄牙等國家的酒,口感柔和,果香濃郁的接受度高,比如西拉、梅洛等這類葡萄品種。價位也拉得比較開,從一百多到一千多的消費人群都有。男士還是愿意選擇干邑,威士忌等這類烈酒,而葡萄酒則選擇口感濃郁,如赤霞珠、品麗珠、西班牙的丹魂等這類高單寧酒體的品類。高端客戶一般會選擇酒莊限量版,一千到三千之間的消費區間較多。
2018年的白蘭地市場異軍突起,是消費個性化的證明。而起泡酒早在兩三年前已經市場了快速增長,雖然單體銷量不大,但相對整個產業來說,增長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