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作為年貨熱銷品的葡萄酒也進入銷售旺季,然而曾一度被國人追逐的奢華進口葡萄酒仍舊生意冷清。記者調查發現,由于受到限制三公消費和價格逐漸透明等因素的影響,高端葡萄酒從2012年開始便一直遭遇寒冬。以拉菲為代表法國五大酒莊生產的葡萄酒,價格從2011年就開始大幅下調。而百元左右平價進口葡萄酒卻大受歡迎,國內葡萄酒的進口渠道,已經逐漸從歐洲轉向澳大利亞、南美洲等“新世界”,經銷商也開始從定位高端向大眾化轉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前10個月,我國進口葡萄酒平均價格為每升34.2元,下跌12.2%,而按照進口葡萄酒的常規包裝規格,每瓶只有0.75升。
反差
8萬元一瓶的拉菲跌價近半
奢侈品葡萄酒消費大面積萎縮,性價比高的親民葡萄酒將呈現出市場份額快速擴張的趨勢,2014年是國內葡萄酒市場的洗牌年。
在歐洲各國眾多葡萄莊園出產的高端葡萄酒中,拉菲、奧比安、拉圖、瑪歌、木桐這法國五大酒莊被評為僅有的五個一級酒莊,其價格通常也居于最高位。而在這五大酒莊中,拉菲酒莊出產的系列葡萄酒,無疑在中國最負盛名。拉菲幾乎一進入中國內地,就因奢侈品的名頭,成為極少數富豪的專屬。
直到今天,相信不少人依然記得《賭神》里周潤發那句:“給我開一瓶82年的拉菲。”1982年產的拉菲,確實是拉菲系列葡萄酒中最貴的一種,但不僅是拉菲,那一年所有的法國紅酒都能賣出高價 。進口葡萄酒貿易商任武奇告訴記者,當年法國的葡萄產量很少,能用來做酒的不多,物以稀為貴,價格自然高昂。一瓶1982年產的正牌拉菲,在中國經過影視作品和廣告宣傳等炒作,一度賣價超過8萬元,而其實際生產成本不過300元。
奢侈葡萄酒在中國的炒作在2010年達到頂峰,任武奇回憶稱,當時連拉菲的空瓶子,也能賣到至少2000元人民幣,“當時真是瘋了!”回想起當年不可思議的景象 ,任武奇這樣說。
從2011年開始,以拉菲為代表的五大酒莊奢侈葡萄酒價格開始跳水,拉菲酒莊生產的正牌拉菲(俗稱大拉菲)在半年內價格下跌30% ,而該酒莊推出的副牌酒(俗稱小拉菲)價格跌幅已超過50% ,名酒流拍、國內投資商撤資,拉菲神話開始破滅,事實上五大酒莊奢侈葡萄酒的價格下跌,時至今日依然在持續 。記者通過北京和廣州幾家專營拉菲的葡萄酒商貿公司確認,雖然1982年的拉菲葡萄酒,目前處于貨源比較緊張的狀態,但其價格已經從8萬元左右一路下跌至不足 4萬元,而沒有特定年份的普通拉菲葡萄酒,目前市場零售價大約在2000元左右,大概相當于2010年的一個空瓶子的價格。
現狀
四五十元的紅酒成“主力”
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教授周章躍,2014年帶領自己的團隊針對國內進口葡萄酒市場,做了一個詳細的網絡問卷調查,407份國內葡萄酒消費者提供的調查數據顯示,超市和實體店專賣店是我國進口葡萄酒的主要銷售地,大約 80% 的受訪者在實體店購買葡萄酒,有14% 的受訪者是通過網上購買的,其余受訪者是通過口口相傳的葡萄酒代理商購買葡萄酒。
記者走訪了青島市香港中路和李村商圈幾個大型超市,發現部分葡萄酒銷售專柜,已經改變成“掃年貨”為主題的裝飾風格,而單瓶零售價超過400元的進口葡萄酒已經很難找到,擺放在顯著位置的葡萄酒單價多數是200元上下,殷勤的導購重點推薦的酒類,單價也都在100多元,國產紅酒的價格則更低。在南京路和市北區CBD幾個島城小有名氣的酒莊,陳列在店里酒架上的葡萄酒價格同樣多在300元以下,南京路一家專門經營澳大利亞葡萄酒的企業銷售總監孟先生告訴記者:“上千元的葡萄酒消費者主要是少量老客戶,他們都是從倉庫直接拿貨,而且這些老客戶拿酒的價格也越來越低。”
據一家專門經銷酒類的全國性電商網站負責人透露,該網站目前大約有1500種進口葡萄酒,其中銷量排名前十位的,只有一款產自澳大利亞的紅酒,零售價為218元,其余酒類單瓶零售價大都在50元左右。其中兩款單瓶零售價分別為 49元和39元的法國干紅,已經蟬聯近半年的銷售冠亞軍,而該網站2000元以上的共有19款葡萄酒,其中有超過一半月銷量都是個位數。
在閩江路和香港中路周邊的部分酒吧,記者發現即使是裝修很奢華的高端會所,酒單中葡萄酒的價位也多在每杯50元之內。“很多酒吧首先開始從價位上主動接觸消費者,這樣的價格吸引了更多的客流,而且同樣能保證商家的利潤點。”閩江路一家已經開業6年的主題酒吧老板馬先生這樣表示。
周章躍教授告訴記者:“通過對購買葡萄酒的目的進行分析,我們發現接近一半的受訪者購買葡萄酒是為了自己飲用,其余的受訪者購買葡萄酒作為禮物送給他人或用于特殊社交場合,消費者愿意為質量好的葡萄酒支付較高的價格,但此價格必須在他們的支付能力范圍之內,而國內消費者最愿意支付的單瓶葡萄酒價格為50~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