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皇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甘肅皇臺”)1月29日發布公告宣布2017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顯示,甘肅皇臺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虧損1.2-1.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76%-11.11%;預計去年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8000萬元至-9500萬元。業內人士分析,甘肅皇臺自2016年度業績虧損后,2017年業績持續探底,該公司恐將面臨第四次“*ST”,進一步逼近資本市場邊緣。
對于2017年業績虧損主因,甘肅皇臺在公告中指出,一是因為銷售不振,市場低迷;二是由于數名自然人股東起訴公司的“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導致全額計提了預計負債,致使營業外支出增加2400余萬元;三是由于庫存產品盤虧約6700萬元,公司將全額計提資產減值損失。
據同日公告顯示,甘肅皇臺在第七屆董監事會換屆后,由財務部牽頭針對庫存商品、財務狀況進行盤查時,發現該公司庫存成品酒出現嚴重虧庫問題,庫虧金額約6700萬元。目前,該公司正在核查虧庫原因。此外,甘肅皇臺1月28日再度收到應訴通知書,14名自然人投資者以因甘肅皇臺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一事受到損失為由,要求該公司賠償人民幣共計309.48萬元,目前該案尚未開庭審理,但可能對甘肅皇臺本期利潤或期后利潤造成影響。
北京商報記者就此試圖電話采訪企業,但最終未能取得聯系。
眾所周知,近期多家白酒上市公司發布盈利預告宣布2017年業績告捷,而甘肅皇臺仍然發展戰略不明,市場表現不佳,并在持續經歷高管頻繁變動、資產重組叫停、新業務落地不明、官司債務纏身等負面事件后,最終淪為首家預虧酒企。據甘肅皇臺近兩年財報數據顯示,該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78億元,同比增長70.1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虧損1.27億元,同比暴跌9524%;而2017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達4063萬元,同比下降72.6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虧損6740萬元,同比下降37.74%。
值得一提的是,甘肅皇臺曾因在2002年和2003年連續兩年分別虧損1190萬元和1.16億元;2007年和2008年連續兩年分別虧損5083萬元和5881萬元;2013年和2014年連續兩年分別虧損2930萬元和3929萬元,而被交易所先后三次實施“*ST”退市風險警示。雖然憑借2015年業績扭虧,甘肅皇臺在2017年6月得以再度摘帽。但在2016年度業績虧損的基礎上,甘肅皇臺2017年度報告披露的凈資產或凈利潤若為負值,該公司將面臨第四次“戴帽”。
事實上,甘肅皇臺近期為實現自救,擬向吉林東北亞創新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發行平臺申請,發行總額不超過2億元的定向融資計劃類產品,以滿足持續發展補充經營性流動資金的需求。但除資金鏈問題外,甘肅皇臺銷售市場、品牌價值長期萎縮,沒有造血能力的甘肅皇臺想靠2億元“翻身”的可能性不大。
業內人士對此表示,基于當地政府給企業保護性政策的可能性,且甘肅皇臺自身也在試圖通過資本重組等措施爭取股市資格,所以該企業未來是否會走向退市之路還是未知數。但甘肅皇臺在白酒板塊回暖的過程中,營銷策略沒有按照行業發展路徑進行調整,企業品牌、產品質量、經銷渠道以及消費服務上沒有過硬的競爭資格,且旗下新布局的早教業務和文化酒開發也還未真正實現落地,總體而言,甘肅皇臺目前很難在銷售市場以及股市上爭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