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市場已經見底,但行業調整還在持續。”日前,著名白酒營銷專家鐵犁表示,酒業渠道正在經歷著轉型。而放低身段“接地氣”則成為轉型的普遍模式。
煙酒行轉身成便利店
廣州煙酒連鎖行俊濤酒業雖然每年都新增直營零售店,但依舊還是受到行業寒潮的影響,其在機場路的旗艦形象店曾一度拆出一半對外出租。在熬過這段時間后,現在它正將部分連鎖店改成便利店,銷售進口食品,但主打產品還是名優煙酒。
俊濤董事長張健偉告訴記者,“酒類便利店”在成本與利潤控制上都明顯優于原有的煙酒行。為了保持供應鏈的完整,張健偉剛剛在美國注冊成立了一家公司,直接進行采購上的對接。
團購轉向零人脈消費
曾經象征“高貴”的葡萄酒專賣店,也放緩了擴張步伐。以張裕為例,早在2012年,張裕就計劃當年完成廣東省22個地級市總代理布局,專賣店完成200家布局,并計劃每年以不低于50家的速度遞增,但這一目標在2014年依然沒有完成。張裕集團旗下主管先鋒酒業的負責人程國利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經歷了開店前期的磨合之后,希望后續能走上發展軌道。他舉了一家先鋒酒業店的例子,凸顯了酒行從團購人脈關系走向大眾平民消費轉型的艱難。“在開始的第一個月,每周銷售額才幾百元。”最后張裕投入資金以消費者教育的方式來扶持,銷售額終于上升到了每周7500元。
為了更進一步接地氣,這些專賣店還計劃通過推廣紅酒文化之旅和建設葡萄酒品鑒中心以及提供期酒投資服務等創新增值服務方式,進行葡萄酒文化傳播,以推動廣東葡萄酒市場的發展。
移動互聯模式嶄露頭角
根據酒業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山東、四川、河南、廣東、江蘇五個主要釀酒生產大省規模以上釀酒企業1-11月累計完成產品銷售收入增速為4.81%,利稅增速為-9.67%,與1-10月水平相比有收窄跡象。鐵犁向記者表示,酒業寒潮首先沖擊的是售賣名酒的大經銷商,目前有些已經完成了調整。
“在天貓銷售名酒或做O2O模式,并不適用于所有的品牌。”和君咨詢咨詢師劉文明告訴記者,不同品牌與不同區域定位的產品,也需要面臨不同的電商銷售模式。“有品牌的全國性名酒適用傳統垂直電商銷售,但并不適用于地方新興名牌。”區別于傳統的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O2O模式,區域名酒通過線上的宣傳與整合黏合目標消費群體,從而將消費者群體引導向線下的大量終端進行消費者服務。廣東最大的白酒經銷商粵強集團董事長王富強向記者表示,目前其線下約3萬個銷售終端已經做好準備,當消費群體有了忠誠度和黏合度之后,再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