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又到年底了,白酒市場緊鑼密鼓展開對最后一波紅利的收割,經銷商對名酒資源的搶奪也陷入了愈發激烈的局面。
在這段關鍵時期,經銷商除了要做好產品訂貨、備貨、春節促銷檔期安排等工作,更為關鍵的還是要跟隨好企業的節拍,處理好廠商間的關系,為年底旺季動銷打好基礎。
因此,酒說特別梳理了近段時期名企相繼放出的監管信號,這些重磅信號釋放背后又給經銷商提了哪些醒?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1、動真格!茅臺、五糧液“雷霆行動”
從茅臺接二連三的動作來看,這段時間,茅臺不僅加強線下渠道管理,而且對電商線上渠道也進行落實監查,線上線下兩手抓:
在“2018年茅臺酒經銷商大會”上,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保芳宣布直接取消100家經銷商資格;
1月14號,貴州省區經銷商迎新春座談會上,李保芳再度提出,在2019年,將緊盯品質、價格、供應等重點領域和環節,全力做好春節市場、抓好全年工作。
近日,茅臺電商公司就發布公告稱,針對近期有部分訂單存在違規操作情況,對該批訂單進行了關閉操作并退款,同時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
通過這些動作,足以看出,茅臺在年底之前,對市場渠道工作緊抓不放的決心。茅臺進行全方位排查,力保市場秩序的穩定與平穩,則是為2019年開局打好第一槍。除了“罰”之外,茅臺對經銷商管理方面,也有著更多的新考量。
在2018年茅臺酒經銷商大會上,李保芳還向行業透露,今后一段時期,茅臺酒將不再新增專賣店、特約經銷商、總經銷商。與此同時,茅臺酒也將重點擴大直銷渠道,推進營銷扁平化。
從經銷商的角度來說,這些政策信號的流出,無疑給一些想要“鉆空子”的茅臺經銷商們當頭一棒。同時,只要經銷商合法、合規、誠信經營,就不用擔心被取消資格,也不必為營銷體制的理順和完善,擔心合法權益、合理利益會受到傷害。
除了茅臺對商家進行大幅度清理外,五糧液也加快馬達,對違約規定的經銷商們進行了果斷的重拳出擊。
1月9日-11日期間,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下發1號文件《關于取消撫順市益銘陽進出囗經貿有限公司39度五糧液經銷資格的通報(聯合督導通[2019]第001號)》,開出2019年首張“罰單”,隨后,公司又陸續對東北、華北、西南等市場存在違約跨區域銷售行為的26家終端銷售點進行了懲戒。
在2月28日之前,聯合督導組還將集中在五糧液全國的主銷區開展市場秩序清理和維護工作,針對經銷商的銷售行為是否違反經銷合同的規定、是否違反五糧液廠家的相關管理規定進行嚴格檢查。
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五糧液就連開27張罰單,這次五糧液的整頓之風來得是更加猛烈,從旺季首罰到多區域終端網點的查處,不斷持續的整改工作透露出了五糧液對終端市場嚴控的野心。
不管是違約跨區域銷售,還是違反經銷合同規定,這些商家更多的都是站在了自身的利益點出發,對廠家的利益則置若罔聞,因此,雖然暫時能得一己之利,然而后果可能帶來的是更多的“罰單”。
實際上,五糧液連出重拳的背后,一方面是為了保證年底產品銷售的剛需與穩定,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五糧液注重市場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意圖。通過對經銷商違規行為的震懾,最根本的還是為了實現產品保價增量的目的,從長遠來看,也是旨在保證大多數經銷商的利益。
2、劃重點!這些不可觸碰的紅線
通過與往年同時期對比,今年的名企監管步伐似乎更有點“速不可擋”。隨著白酒進入年底銷售旺季,市場需求在增大的同時,市場秩序混亂的狀況也會增多。
為保證市場秩序的平穩運行,各大廠家才采取強手腕治理,出手整治各種市場亂象。然而,除了廠家的管束外,經銷商也應自我審視,尤其對一些不可觸碰的高壓紅線,更要時刻保持敏感與警惕:
1、未經公司授權以廠家公司名義進行促銷推廣。
2、涉嫌“搭便車”違反合同約定,跨區域/渠道銷售產品。
3、違反廠家價格協議,惡意抬價或低價炒作銷售等行為。
4、流通銷售含有“特供、內供、特需、專用、專供”以及欺騙消費者為目的的年份酒。
5、流通銷售不正當競爭混淆行為的產品。
6、銷售以次充好、不合格產品、三無產品、禁止網絡商品侵權、冒用廠名廠址、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發布網絡虛假廣告等。
7、未提前向銷售公司報備,擅自變更公司名稱、經營地址或法人,且客戶檔案、日常銷售記錄、月銷售計劃表、進銷存臺賬不健全。
8、不配合公司人員的調研和考核工作、拒絕提供客戶檔案、日常銷售記錄、月銷售計劃表、進銷存臺賬等資料。
放眼酒業市場,雖然這些紅線已經成為了行業內不可逾越的共識,但是仍然會有經銷商忍不住“以身犯法”。經銷商應該明確的一點是,廠家和商家的利益是相輔相成的,打著廠家的名號去牟取私利,后果可能不僅是自討苦吃,更是在摧毀消費者對整個行業的信任。
作為經銷商,要想獲取更多的長遠利益,理應站在更高格局去看待市場的發展規律,如果為了眼前利益而沖昏頭腦,那么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