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業弱復蘇回暖,但中小酒企仍未脫困。
2016年包括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國內名酒企業業績復蘇回暖。但記者了解到,白酒行業兩極分化的趨勢更加明顯,目前行業復蘇態勢并未給中小酒企帶來更多暖意,生存依然艱難,部分中小酒企還在去2013年的庫存,已3年未投糧生產。行業人士認為,2017年中小酒企調整將面臨提速,白酒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中小酒企尋找出路越發迫切。
部分酒企三年未開工
“包括我們廠在內,今年縣里90%的中小酒廠沒有下沙,還在賣2013年生產的庫存。”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一家市級重點扶持民營釀酒企業的負責人李君(化名)告訴記者。
沒有下沙,對于酒企來說,就意味著沒有生產和收入。雖然今年以來,白酒行業開始弱復蘇,但顯然中小企業而言沒有在這輪復蘇中感到太多的暖意。
在李君看來,銷售困難和資金問題,是讓目前中小酒企復蘇難、生存難的主要原因。
他告訴記者:“今年確實比前兩年銷售量增長了5成左右,但是還沒有上量。正常情況下,酒企在銷售掉50%的庫存酒之后,就會安排下沙生產,但2013年旺季時生產了700多噸,賣到現在還有70%到80%的庫存沒有消化掉。”
高庫存且銷售緩慢,導致流動資金匱乏;而另一方面,當地的銀行的抽貸讓原本就岌岌可危的酒企資金鏈吃緊,也無力安排生產。李君說,事實上很多中小酒廠在2013年之后就沒有再投糧生產,而賣出來的錢多數都拿去還貸款了。
據介紹,2012年-2013年國內白酒市場火爆,當地中小酒廠紛紛擴建工廠,并投入大資金生產基酒,多數都是向銀行借貸。按照醬香型白酒的生產規律,基酒至少要存放3年才可以使用,大廠要到4-5年,但銀行貸款多數以1-2年期為主。以往可以用新酒充當抵押物,將以前抵押的老酒換出來銷售,但從行業深度調整開始,銀行就開始抽貸,沒還清貸款前新酒不再可以抵押,導致很多企業酒還沒釀出來就要還貸,有的不得不借高息借貸去還,而小一點的廠就垮了。
習水縣經貿局白酒辦王小龍告訴記者,白酒是習水縣的支柱性產業,全縣有30家酒企,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7家,包括了茅臺集團下屬習酒和茅臺201廠等大廠。目前白酒行業剛剛復蘇,今年縣里下沙的企業不是很多,有十多家,主要以大廠為主,中小企業還在去庫存階段?h里今年已拿到3個億的白酒產業基金,專門扶持白酒產業,對于民營企業基本上都能提供一些幫助。
兩極分化加劇
與李君還在發愁去庫存還貸相比,同屬習水縣的貴州茅臺集團習酒公司則享受著行業復蘇帶來的增長。據王小龍介紹,習酒已經完成了今年的投糧生產工作,而且2016年銷售業績增長出色。
2017年習酒全國經銷商大會上公布數字顯示,2016年共實現銷售收入25.66億元,同比增長25%,實現利潤2.2億元,同比增長35%,提前、超額完成銷售指標。而2017年,習酒準備重點打造山東、河南和廣東重點市場,增加銷售網點,進而提升市場占有率。
事實上,不只是習酒,在本輪行業弱復蘇過程中,名白酒企業復蘇明顯,價量齊升。尤其是今年以來,以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國內主要的名白酒企業率先回暖,兩極分化的趨勢更加明顯。
根據貴州茅臺2016年12月23日發布的公告,茅臺股份公司預計2016年度營業總收入399億元,同比增長19%,凈利潤167億元,同比增長7.4%。五糧液方面也表示,2016年有望實現兩位數的增長。瀘州老窖2016年三季報顯示,實現營業收入59億元,同比增長17%;利潤總額20億元,同比增長13%。